新闻中心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偏正印双透就是八字天干有正印也有偏印,都是生命主五行的.对女命来讲会不利于婚姻.补充: 此女家中多溺爱,独立生活定无奈.
壬戌 癸丑 戊子 庚午.八字土旺,财也旺.命中带正印,但是子午冲了.
八字命运里的杀,印,枭,劫,比,伤,食,才都是八字中的十神,然而八字中的十神是什么呢?八字中的十神是每一个学习八字命理的人所必须掌握的八字预测中最基本.
四柱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组成,即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各组成一柱,称为四柱.时柱是出生的时辰的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时柱正官的意思是时柱的天干或地支是正官.正官、偏管都是四柱中克日干的五行,日柱天干阳干见阴干、阴干见阳干为正,阳干见阳干、阴干见阴干为偏.如果时柱中为正官的天干或地支被其他柱中的天干或地支化合了,就叫时柱正官被合.至于天干地支是怎样化合的,说起来就多了,这要有命理学基础才能理解.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你可以继续提问,我愿意为你解答.
还有一种,就是 E、比肩、劫财 双透.因为我感觉这是最不好的了,所以没列出.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认为,还是列出来让老师们讨论吧.
父母高寿呗.正印代表母亲,偏印代表父亲. 又说明你的学历不高,正印代表学校教育,本来不错,可惜有偏印就是说有许多爱好贪玩,导致学历反而不高了. 食伤不透就是才能无法得到发挥,也可以解释为一生清闲,不操劳.子女平平.
月令生日干,阳生阳、阴生阴的叫偏印格.偏印又叫枭神,为何呢?枭,是凶恶大鸟的意思,这种鸟叫声怪异,人听到它鸣叫是大凶之兆.一般原局不带食神的叫偏印,带.
己巳 正印 丙寅 正官 己亥 正财 己巳 正印 正官格 身旺 喜用:木官杀 水财 此命例在古书里是论为正印格,丙火自寅中透干
阳生阳阴生阴为偏印,阳生阴阴生阳为正印.
徐老师,您好!我来反馈一下:坤造: 丁 癸 乙 丁 (辰巳空) 未 卯 未 亥 旺夫但伤后.为人精明能干(比较精明,但有点过头,能干好象谈不上).但食神有伤,注意身.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2022年02月25日
Copyright © 2002-2021
EMAIL:geilihua#gmail.com
字体 [
]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菩提叫“觉”,萨埵名“有情众生”,故名“觉有情”,也叫“自觉、觉他”。
觉,是觉性,是灵性,是自性,是佛性。觉,在这里当动词用,有“明了通达”之意,所以,觉有情,就是“明了并觉知自我和他人”的意思。
觉“有情”的人,叫菩萨。什么叫“觉有情”?怎样做才是觉有情?一直以来,我们听闻的解释,几乎都是:令有情觉悟,或已经觉悟了的有情。而事实上,觉有情的本来含义应该是:从觉自己开始,到保持觉自己,以“觉自己”为般若行,其结果必然是豁然觉他人,乃至觉了一切有情众生。觉他人,就是入他人的觉性,与他人的觉性,浑然一体。而事实上,自己的觉性与他人的觉性,乃至与诸佛菩萨的觉性,是同一个觉性,不分彼此。这是事实真相。
因此,修菩萨道的第一步,首先要做到“觉自己”,也叫做“自觉”。什么叫“觉自己”?就是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觉性”,也就是要“明心见性”,要“开悟自性”。换句话说,菩萨要“觉有情”,首先要“觉自己”,自己要首先“觉悟到自己”,觉悟到“真我”的存在。
从自觉到觉他,是菩萨修行的必然过程,修自觉是因,而觉他是果。
因此,找到自己的“觉性”,是真正觉悟的开始。一旦悟知“觉性”是真自己的时候,对“肉身是我”的执着,就会立刻破解,尽管此时,一提起“我”,马上会把“身”作意成“我”的习气,依然顽强坚固地起着作用。
在此之后,菩萨要回归自性,要做到终日保持融入自己的“觉性”,终日“觉了那个真‘自己’”,也就是说,要改“把身作意为‘我’”为“把觉性作意为‘我’”(这个“觉性我”,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真面目。这个真面目,没有面目,无相,无见,非男,非女,非生,非灭,不病不老,清净不动,非一切法,是真正的金刚不坏之体。)这就是“背尘合觉”,这就是“悟后起修”(找到了觉性,叫悟;守住觉性,叫起修。)。
第二步,菩萨从“背尘合觉”开始,从坚守自己的“觉性”开始,从“觉真我”开始,随着五蕴的渐破(这个渐破,是自动的,是守自性的必然结果,是真正的无功用道,务必不要管它。),自己的觉性逐渐明朗。开始的时候,自己的感觉只是“觉性只在身体内”,可是,一段时期之后,忽然一天,觉性冲出了体内,内外一如,内外同一个觉,觉性豁然开阔,感受自在,身心有大解脱的感觉,“身小心大”的感觉,得未曾有!所谓的“身内真如还遍外”,真实不虚!
此时,忽然理解了《华严经》觉林菩萨的偈颂:“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做佛事,自在未曾有。”
心不住于身:就是心不但在身内,心也在身外,而且充满十方,当然,这个心,是指的“觉性”,不是指第六意识妄想心。心不住于身也就是,觉性不完全住在身内,不住,就是“不离也不即”。或者说“心不住于身”的另一个感受就是,觉性和身,二者既不是分离的,也不是死黏在一体的。如同水乳交融,既不能分离,也不会化为一体(水依然是水,乳依然是乳。)。
身亦不住心:住就是不动,或者说黏止在一起。身若是住在心的某处,身也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活动了。若不能动,如何做佛事啊?又如何能造业呢?原来如此!佛菩萨果真不打妄语。(事实上,身不是有去有来的,而是在觉性中,或者说是在“大圆觉”中,不停地高速度地“生灭幻化”,此处灭,彼处生,因为这种生灭的速度太快,看上去就成了身在运动,好像有来有去,实际上根本没有。)
原来“自己的觉性也在体外,内外都是觉性,一切处,觉性一如”,这就是“自得心开”的真实感受。所谓的“大心凡夫”,所谓的“初发菩提心”,正是所谓的“心开”之时。当知,从发现自己的“觉性”,到感受到“心开”,需要一个“守觉性修行”的过程。二者不是同时证得或感受到的。发现“觉性”的时候,证得六祖开悟时候的前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而到了“心开”的时候,才证后两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当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就是心开之后才能得到的体悟或感觉。
心没有开的时候,自己的感觉,心在身内,身包裹着心。而到了心开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心,冲出了身内,向身外十方扩充,这时才有了“心包裹着身”的感觉,逐渐感觉到了“心包裹着一切万法”。
如是渐增,感觉到,自己的觉性向十方虚空扩充,十方虚空,皆是我的觉性,这种“大圆觉”的感觉,逐渐圆满,觉了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自己的这个觉性,逐渐契入了周边众生的“觉性”,这个时候,才叫“觉有情”。
正如观音菩萨所说:“自己的‘觉性’,上契诸佛‘本妙觉心’(即自觉或明心见性,名:菩萨。)(从因地到果地,一直依止此妙觉心,保持着“背尘合觉”。这个觉,就是妙觉本心。);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于诸众生,同一悲仰(即觉他,名:摩诃萨)。”由此可见,自己的觉性,能契入到其他众生的觉性,或者说,自己的觉性,与众生的觉性,合融为一,众生的见闻觉知,菩萨一切明了,如同自己的见闻觉知,这就是“觉有情”。如,佛在《楞严经》里,佛能见到阿难所见,也能令阿难看见自己所见。也能知道一切大众在想什么。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勤求无上‘正等菩提’(即:自觉),利乐有情,故名菩萨;具如实觉,能遍了知一切法相(即:觉他),而无所执,故复名摩诃萨。”
觉有情的范围越大,菩萨的果位越高。等到能够觉“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时候,菩萨就成了究竟圆满佛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end)
菩萨乘(bodhisattva-ya^na)︰指大乘佛教。以悟入并坚守真性起修的成佛之路;菩萨乘也可称为佛乘。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佛性,因此如果生起菩提心(就是明心见性---注),就可以成为菩萨。如果怀抱着菩萨的誓愿与自觉(守住自性---注),而逐渐积聚六波罗蜜等善行的话,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佛。即使今生不能成佛,在未来的永劫期间也必定可以成佛。具有这种自觉、决心与努力的话,绝对不可以抱着不能成佛的卑屈想法,要具有大自信,以菩萨自命而修行迈进。因此,这就是声闻乘与菩萨乘(佛乘)间发心之不同所在。----此定义摘自佛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