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什么是联建,房地产联建的主要类型及其法律性质是什么
房地产联建的主要类型及其法律规定
综合上述,小编整理有关联建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房屋联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房屋联建,都应根据合同的内容,正确把握其法律特征,确认其法律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合同的效力。更多法律问题,华律网提供
服务。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江西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条例(1995年4月29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4月18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一次修正,根据2002年6月1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广东省房地产开发经营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促进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法人、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近年来,因工作、生活、投资等因素选择异地购房的市民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由于一般市民在选择异地购房时,缺乏对当地楼市价格变动、购房政策、开发商背景和资质、楼盘质量、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和长远规划等重要信息的认知了解,容易引发房屋买卖纠纷。
华律网小编房地产开发用地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土地,具体而言,就是对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投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和房屋的国有土地。主要类型有国
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2000年11月16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2001年4月1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促进房地产事业健
当前社会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相应的开发的时候,必须要符合条件才可以进行合法开发。那么,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正当经,营会受到什么处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依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集资兴建的房屋,按经济适用房处理。其土地使用权一般是划拨取得的,而划拨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所有权不能变更,如果购买集资房后,补交了差价和土地出让金的,可以变更土地使用权。
对于房地产开发流程是什么,你知道法律如何规定吗?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可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您好!我是上海理本广治律师事务所的潘律师,专注于刑事、民事案件方面问题。 问题回答: 依据您描述的内容我们还无法给您正确法律建议。具体分析如下: 你选择上海黄浦区,是需要上海的律师吗 针对以上回复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或转为一对一咨询,建议来所咨询,会给您更详尽的解决建议!!!
自身原因违约,定金不退。具体需要看协议约定
要看你跟房东的租房合同是怎么约定的
经过房东同意可以
您好,公租房申请条件: 1、申请人应年满18周岁; 2、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 3、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无住房人员、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但直系亲属在主城区具有住房资助能力的除外。
房屋买卖流程
房屋买卖贷款流程
房产过户流程
房产证查询
房产证办理
房产税计算器
房屋产权查询
保障性住房申请
限购政策
如今,买房是不少人的一大刚需,一般情况下买房就会缴纳维修基金。那么,维修基金的用途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吧...
9月25日下午,海淀法院“丹棱论坛?专家委员解读《民法典》”系列活动第六场讲座在院本部三层大法庭举行。
本场活动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申卫星以“民法典居住权制度的理解与适用”为题举行讲座。活动采取“线下+线上”形式,海淀法院全体党组成员、院领导,各审判部门中层正职、负责人、副职及部门代表现场参加,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解放军总直属军事法院及解放军直属军事法院部分法官同步在线观看,北京市各级法院部分干警、海淀法院全院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及部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通过“小鱼易连”APP在线听课。活动由海淀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弓主持。
首先,海淀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邵明艳为主讲人申卫星教授颁发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续聘聘书。
讲座环节,申卫星教授结合海淀法院一线审判人员提供的真实判例及实务问题,重点就居住权的概念、内容构成、设立规则、可转移性、消灭事由等内容进行解读。申卫星教授首先细致回顾了居住权的入典之路,阐述了增设居住权制度的理由。随后,申卫星教授通过与租赁权、有权居住进行对比,澄清了居住权的概念,分析了居住权的主体、客体、权能及伴随债务关系,探讨了居住权在现实场景中的运用,并就居住权的不同设立方式及转让、继承可能性进行详细解读。
居住权的起草立法动议由来已久。最早在《物权法》的起草中,最多的条款曾设立过12条,但最终在《物权法(草案)》中又被彻底删除,删除理由如下:
2006年8月22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修改情况的汇报》中记载,“草案四次审议稿第十五章对‘居住权’作了规定。对物权法要不要规定居住权,一直有争论。……法律委员会研究认为,居住权的适用面很窄,基于家庭关系的居住问题适用婚姻法有关抚养、赡养等规定,基于租赁关系的居住问题适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这些情形都不适用草案关于居住权的规定。而且,居住权大多发生在亲属朋友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救济渠道加以解决。因此,法律委员会建议将这一章删去。”
居住权的立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法,罗马法上作为人役权的居住权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离婚妇女和保姆等特定人员或弱者。对此,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认为这一保护目的使得居住权适用面过窄,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居住权立法的使用价值并不大。
居住权立法之必要性及具体设计源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较以往的物权立法,《民法典》的居住权规定较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所作《关于的说明——2018年8月2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中记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增加一章,专门规定居住权制度,……这一制度安排有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这也是居住权制度最终被写入民法典的理由。增设居住权制度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其为老百姓利用财产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据。
那么,居住权的适用场景是否仅限于立法理由明确提及的“公租房”和“以房养老”?《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能否充分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
从比较法角度来看,德国法中规定的居住权分为两种性质,一是传统的居住权,即保护弱者、特定对象的居住权;二是广义的居住权,即包括投资性居住权。我国《民法典》中规定的居住权不仅限于保护离婚妇女、保姆等弱者或特定人群,其在功能方面也有延展,即具备投资性功能。以老年人“以房养老”为例,老年人作为住宅所有权人在自己的住宅上设立以生存为限的居住权,后将房屋出售给他人把房屋提前变现用于日常养老花销,即通过保留居住权的房屋买卖实现了将死后的钱拿到生前来花的养老目的,既可以优化财产配置,又可以杜绝遗产纠纷,同时解决了老人的生存的需要,使得老年人老有所居。因此我们今天所讲的居住权入典,其范围和功能均已经不局限于罗马法中的人役权性质。
作为用益物权的居住权,首先要澄清的概念系“居住权”不等于“有权居住”。民法典规定的居住权概念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居住权为物权,不同于基于家庭关系等产生的居住他人住宅的权利;其二,居住权为他物权,而共有为自物权,共有人虽有权居住,但非居住权人;其三,居住权为用益物权,不同于租赁、借用等具有类似内容的合同债权。
居住权与租赁权的区别如下:
①权利性质:前者为用益物权;后者为基于合同的债权。
②存续期间:前者无期限限制,既可以是固定期间,也可以是权利人终身;后者受到二十年的最长期间限制,且实际的租赁期间远远短于二十年。
③对抗效力:前者作为物权当然可以对抗房屋的新所有权人;后者作为债权只能诉诸于“买卖不破租赁”规则,容易引发争议且不利于交易安全。
④保护方式:前者可以主张返还原物等物权请求权;后者只能诉诸于占有保护请求权,且该请求权受到一年的期限限制。
质的分割与量的分割(如共有)
完整所有权 = 用益物权(居住权)+ 附负担的所有权
民法典第336条规定了居住权概念:“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①规范原型:依合同设立居住权(依遗嘱设立居住权:第371条“参照适用”)
②权利主体:无限制,即“居住权人”
③权利客体:“他人的”+“住宅”(而非“房屋”?)
④权利内容(权能):占有、使用;那么,是否包括收益、处分?
⑤功能限定:“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是否过窄?)
现实生活中的居住权却非如此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流动过渡的样态。
【例一】“杨某与董某一、董某二物权确认纠纷案”中,杨某与董某签订《董雨林和杨某结婚协议》约定,“结婚后,雨林的房产除了其子董某一,女董某二继承外,杨某有权居住,直到终身,如婚姻关系中途破裂,杨某不享有居住权,董某的子女应视杨某为继母,不得随意驱赶”。
【例二】“周某一与周某二用益物权确认纠纷案”中,周某一与其子女周某三、周某四、周某二、周某五签订《父亲周某一住房居住权保证协议》约定,“不论北京市昌平区XX小区XX号楼XX门XX号的房屋产权在兄弟姐妹谁的名下,在父亲周某一有生之年都享有该房屋的永久居住权”,“不经父亲同意不得再出售”。
【评论】这两起案件中的“居住权”均无偿设立,具有扶助、赡养、关怀的性质,属于典型的社会性居住权。
除了“公租房”以外,“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也应当转向居住权制度,如此便可以由国家享有房屋的所有权,购房者仅以较低的价格取得房屋的居住权,更加符合住房保障制度“住有所居”的初衷。
但必须注意,国家住房保障属于给付行政的范畴,因此具有浓厚的公法因素,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仅为此提供私权基础,更为具体的规则应交由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处理。
【例三】“边某一与边某二、时某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中,边某二与其大哥边某三达成协议,约定由边某三出资在边某二的宅基地上建房,房屋建成后由其父母及边某三居住,“父母和边某三只要一人在世,边某二就不要此地,但是住完后所有一切归边某二所有”。正如一审判决所言,该协议“应当理解为合作建房协议,原告边某二以自己的宅基地为出资形式,作为合作建房的条件,约定房屋建好后由其父母及边某三居住,应理解为边某三在生前享有居住权”。
【评论】本案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建房。这种一方出地另一方出资的建房协议属于有偿合同,就此而言,边国义的居住权属于投资性居住权。但由于该居住权系以权利人终身为限,既不便转让也不能继承,所以又偏向了社会性居住权。
【例四】“刘某一诉刘某、周某共有房屋分割案”中,被告刘某、周某系夫妻,原告刘某一是两被告的独生女,三人共同购买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子如路X号X号楼X号房屋,其中大部分购房款由两被告支付。由于当时并无居住权制度,为了确保两被告在所涉房屋的稳定居住,购房合同约定该房屋由三人按份共有,刘柯妤占90%,刘某、周某各占5%。此后,原告刘某一因故请求分割共有房屋,造成了裁判上的难题。
【评论】最符合当事人意愿的制度是居住权,能从根本上消除两被告因共有物分割而丧失居住权益的风险。假如购房合同的约定是,两被告享有该房屋的居住权直至终老,而所有权则全部归原告所有,那么,该居住权既不便转让也不能继承,具有社会性居住权的典型特征。但是,两被告支付大部分购房款后仅取得居住权,而所有权却由原告享有,因此该居住权不只是有偿设立还包含两被告向原告赠与的因素,又属于投资性居住权。
【例五】老年人以房养老:“把死后的钱拿到生前花”
(1)交易结构:保留居住权的住宅所有权买卖(或者其他混合合同)
(2)交易相对人:具有家庭等亲密关系的人,其地位优于遗赠抚养协议中的抚养人;农村养老腾宅
(4)行业支持:由于老年人的寿命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保险公司、养老机构等具有专门业务能力和风险承担和分散机制的市场主体介入
(4)性质分析:居住权系有偿设立,但似乎不便转让、继承
(1)居住权制度的独特优势:将完整的所有权分割为附负担所有权和居住权,二者若能分别在市场上独立流转,便能够对投资和居住两种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流,从而至少部分地抑制房价的过度上涨。
(2)购买居住权的可能情形:其一,无购房资格者;其二,中低收入群体;其三,房改房、公房等历史遗留问题;其四,农村房屋对外流转;其五,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等等。
(1)时间分配式共有,如分时度假酒店等。
(2)民宿等新兴行业
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7月3日最新发布并实施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行业标准 LB/T 065-2019):“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客房不超过四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2,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客栈、庄园、宅院、驿站、山庄等”。其中“民宿主人”既可以是“民宿业主”,又可以是“经营管理者”。
①传统立场:居住权遵循不可移转原则,即居住权属于人役权,是为特定人的利益而设,因此具有人身专属性,不得转让、继承。
②方法批判:从人役权的概念出发,推导出居住权的不可移转性,犯下了概念法学式“颠倒方法”的错误。是社会的现实需求决定了法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规范的应有属性,而不是所谓的“本质”反过来预设了整个法制度和具体规范。
③现实需求:投资性居住权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立法者应当在原则上允许居住权的转让与继承;否则,居住权便难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财产权,有偿购买居住权的积极性将显著减少,居住权制度的现实意义也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居住权的权利主体包括自然人,是否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解释。第一,法条文义并不排除法人和其他组织,如:第366条「居住权人有权……」,第367条第2款:「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第二,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除非提出充分的理由,否则不能否认法人和其他组织成为居住权人;第三,法人和其他组织取得居住权后,还是由其指定的自然人实际行使。如果坚持认为居住权的性质是人役权,法人则不能成为主体;但在当下法人应当被认可为是主体,否则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变化;关键还是能否突破居住权的不可转让性要求。
在理解居住权主体时,应注意居住权的效力扩张。谁可以主张居住权?居住权人(或者实际行使者)的家属、服务人员、护理人员等同住人员虽不是居住权人,但其依然有权居住住宅;但居住权的存续以权利人为准,权利人去世后,同住人员就不再享有居住权利。
依据《民法典》第366条规定,居住权的客体为“他人的住宅”:第一,“住宅”而非“房屋”,因此排除了商铺等经营性用房;第二,不仅包括整套“住宅”,也可以是“住宅”的一部分,比如其中的一个或者数个房间,此时,住宅的公共部分由居住权人和他人共同使用。第三,“他人的”符合居住权的他物权属性,但必须面对“所有权人居住权”的例外情形。
首先,依据第366条规定,居住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其次,居住权人有权出租房屋,因此还包括“收益”权能;《民法典》第369条第2句规定:“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最后,居住权是否具有处分权能?即居住权是否具有可移转性?对于有投资性质的居住权,例如企业投资盖房后,约定企业取得房屋若干年居住权,所有权归当地政府,那么这样的居住权应当允许转让。目前,《民法典》第369条第1句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
居住权存续期间必然涉及房屋的利用、日常维护、改良修缮等诸多事宜,由此还可能产生一系列费用,均需在所有权人和居住权人间合理分配。以往的物权立法曾对此类问题作有规定,但此次《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立法者却始终沉默不语,有意留下了“开放式法律漏洞”,需要在法律适用中进行规则补充。居住权尽管不同于租赁合同,但就此问题而言,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类似性,可以参照租赁合同的有关规定,并予以适当变通。《民法典》第712条:“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715条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否则“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
相较于租赁合同而言,居住权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所以应区分“一般维修”和“重大维修”,前者服务于居住权人的利益,后者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第一条补充规则是: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合理利用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改良和修缮。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一般维修所产生的费用由居住权人承担,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房屋出现严重毁损需进行重大维修,应当由所有权人进行修缮并承担相关费用。如果房屋倒塌,且对倒塌的房屋有补偿,居住权人也应当享有“物上代位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居住权设立方式有两类:一是意定居住权,基于合同设立或基于遗嘱设立;二是裁判居住权,包括作为离婚时的“适当帮助”、法定继承的遗产分割方式以及强制执行的变通途径等。对于裁判设立的居住权,依据《民法典》第229条,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
设立居住权分割法定继承的遗产具有实践意义,避免各方争夺产权造成的裁判难题。例如,甲死亡后留有住宅一套,由其配偶乙与子女丙共同继承。假如乙丙双方对遗产分割产生争议,并因此起诉至法院。该案中,配偶、子女对房子的需求不同,配偶希望老有所居,子女希望拥有产权。法院可以依据其需求对当事人进行引导,判决将房屋完整所有权分配给子女丙,同时将房屋的居住权分配给配偶乙。
居住权作为强制执行的变通途径,在被执行人仅有一套个人居住房产时,可最大化实现申请执行人权益,可继续拍卖该住宅,并在住宅上为被执行人设定居住权,被执行人可在房屋继续居住直至死亡时止,并不收取租金。
意定居住权的设立遵循公示要件主义,通过法律行为即书面合同加上登记和对价来设立。居住权合同是要式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属于典型合同,但居住权合同依据不同情形,还可能归入其他典型合同,并因此补充适用相应的规定。居住权合同的主要条款,在《民法典》第367条进行了规定,但不是完全列举,例如关于居住权设立有偿与否、所涉住宅能否出租、住宅的改良和修缮、物业费用的缴纳等问题,也应该属于居住权合同的常见内容,也需要参照其他合同的规定。
设立居住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
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四)居住权期限;(五)解决争议的方法。
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第一,居住权设立的时点:(完成)登记时。第二,居住权登记的效力:从无到有地创设居住权的效力,因此属于设权登记。第三,关于登记的具体程序,《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尚无规定,还需在将来制定《不动产登记法》时补充配套制度;尤应注意,除了居住权本身外,还应当对当事人约定的伴随债之关系予以登记,即当事人关于房屋的利用、日常维护、改良修缮等诸多事宜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的专门安排,以维护交易安全。另需注意,未经登记并非“不得对抗第三人”,而是根本未设立居住权。尽管如此,“居住权人”依然可依居住权合同行使相应的权利,如请求所有权人或者其继受人交付住宅并办理登记,在合同期限内继续保有住宅,受侵害时主张占有保护等。
关于对价要求,社会性的居住权不需要对价,但是之前提到的老年人减价出卖设有居住权的住宅这个例子,说明居住权是可以有对价的。《民法典》将“二审稿”的强制性规范改为任意性规范,由此放弃了“二审稿”只允许“无偿设立”居住权的立场,转而将有偿与否的问题首先交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只有在未作约定的情形,才补充适用第368条第1句的任意规范。如此便在社会性居住权以外,给投资性居住权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居住权转让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实现?
居住权可转移性的立法变化如下:
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居住权源于罗马法,罗马法将其定义为人役权,具有很强的人身属性,因此我们在设立居住权时也作了相应考量。根据民法典第369条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该句性质有二:
第一,该句为强制性规范。立法过程中对该条反复修改,尤其是将中间的逗号改为句号,从而将第1句与末尾“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之但书相区隔,表明了立法者有意否认该条的任意性,旨在将其塑造为强制性规范。换言之,该句不因当事人的相反约定(如在居住权合同或者补充协议中约定“居住权可以转让”)而被排除适用。
第二,该句为不完全规范(法条)。尽管出于其强制性规范的属性,该句应当被无条件地适用,但是,从规范结构的角度看,该句规定仅包含行为模式——“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却不包含违反行为模式的法效果,即“居住权转让、继承的法效果如何?”因此,该句属于缺少法效果的不完全规范(法条),存在法律漏洞,应予以填补。
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018年的征求意见稿对居住权的消灭事由作了但书规定,据此能够得出居住权可以继承的结论,但该但书条款在民法典中被删除了。因此,基于立法史,对于当事人未约定居住权存续期间的,居住权自权利人死亡时消灭,即居住权以当事人的生存为限。对于约定了存续期间的,期间届满后居住权当然消灭。但问题在于,如果权利人在期限存续期间内死亡,居住权是否当然消灭?我认为不一定,在有对价获取的情形下,居住权并不当然消灭,剩余的期限可以继承。
居住权入典具有重要意义,但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趋于保守,在居住权的客体(“住宅”)、功能(“生活居住”)与可转让性(“不得转让、继承”)等方面设有限制,其实际效果和将来走向有待进一步观察。
要让纸面上的居住权制度成为现实中的“活法”,还需交易实践的持续发展和司法裁判的不断完善。以上限制终将何去何从?是否承认居住权的可转让性?如何充分挖掘居住权的潜在价值?这些问题均仰赖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将来共同研究和探索。
以当事人约定居住权可以转让为例,我们对居住权转让的利益格局进行分析:
首先,从居住权转让的个体利益角度考量,居住权转让共涉及所有权人、居住权人(出让人)与受让人三方当事人。第一,作为居住权转让合同的当事人,居住权人(出让人)与受让人的利益应交由其各自判断,既然自愿达成居住权转让合同,法律原则上并无理由干涉;第二,作为居住权转让合同的第三人,所有权人的利益在于,其应当有权决定居住权法律关系的相对人,以防住宅落入其不愿托付的人之手。综上,从个体利益看,所有权人、居住权人、受让人三方中,受影响最大是所有权人,因此居住权转让的效力应当取决于所有权人,而非国家。
其次,从居住权转让的公共利益角度考量,居住权转让可能涉及“小产权房”问题,但以防止“小产权房”合法化为由否定居住权的可转让性并无道理,理由如下:第一,“小产权房”问题涉及国家的不动产开发和交易秩序,当然涉及公共利益。但这一问题只是局部性问题,即便确有必要也不应当在民法典层面否定居住权的可转让性。第二,居住权的转让与“小产权房”的合法化并无必然联系。假如承认“小产权房”不得上市交易,那么其上自然也不得设立居住权,所以完全不必担心由于居住权的转让而扰乱国家的不动产开发和交易秩序。第三,居住权不失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有效途径。不妨在补缴税费等一系列前提下,承认小产权房的居住者享有居住权,同时合理确定居住权的存续期间。待期间届满后,“小产权房”问题便不复存在。
如前所述,居住权的可转让性是投资性居住权的重要特征,允许居住权转让的意义有二:一是让居住权成为真正的财产,鼓励购买居住权的积极性,解决房价过度上涨、国家住房保障力有不怠等社会问题;二是实现房屋的多样化利用,提高房屋的利用效率,以实现物尽其用的效果,增进社会的整体福祉。由此,居住权转让实则对国家公共利益没有影响。
在上述利益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采“无效说”并不符合各方利益。其一,“无效说”损害了居住权人(转让人)和受让人的自我决定;其二,对保护所有权人选择相对人的权利而言,也明显“用力过猛”;其三,无端取消了居住权可以作为财产转让的积极社会效果。此外,“无效说”也有违民法典总则编“违法无效”的一般规定。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从前述利益格局分析来看,民法典第369条第1句应属上述条款的但书范畴。
由此,“效力待定说”的法效果则更为合适。首先,“效力待定说”符合各方利益:其一,维护了居住权人(转让人)和受让人的自我决定;其二,对保护所有权人选择相对人的权利而言,也是恰到好处;其三,有利于发挥居住权转让的积极社会效果。同时,“效力待定说”也符合“处分权受限”的一般原理。民法典第369条第1句的核心在于对居住权之处分权能的限制;根据民法的普遍原理,处分权受限并不导致法律行为绝对无效,而是可以在处分权障碍事由消除后有效,即法律行为效力待定。
“效力待定说”的解释论构成如下:第一, 从认识上严格区分“抽象(事前)的概括授权”和“具体(事中、事后)的个别同意/追认”。第二,出于对立法变迁的尊重,坚持不得在居住权合同或者补充协议中作“事先的概括授权”,此时尚不能确定居住权的受让人,无法确保所有权人对相对人的决定权,因此认为此类约定绝对无效,不无道理。第三,就具体的居住权转让合同而言,只有经过住宅所有权人的同意或者追认才能有效,如此便可以实现所有权人对居住权人的决定权。
综上所述,我认为,假如承认上述“效力待定说”这一解释论方案,便给设立投资性居住权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从而让居住权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整理:王静姝、韩筱、刘佳茜
编辑:郭昕怡 程颖
张某在自家宅基地上建了三层小洋楼,王某欲在张某的正南面建一栋四层小洋楼,而这四层楼正好会挡住张某楼房的视线和日照,张某可以主张王某停建第四层楼吗?
可以。我国《民法典》第293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王某有权在自家宅基地建造房屋,但不能影响相邻已建成建筑的正常使用。张某可以和王某协商解决或者由村委会进行调解解决建房问题,如果和解或调解不成,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途径解决。
虽然说远亲不如近邻
近邻之间也难免发生纠纷
尤其是在处理农村相邻关系纠纷时
除了法律和事实之外
风俗习惯也不容忽视
老李家盖了新房,邻居老张不淡定了......_腾讯视频
老李家盖了新房
邻居老张不淡定了
称影响了自家房屋采光
还让自家房屋格局“不吉利”
要求拆除
老张与老李东西为邻,老张居西,老李居东。老张称,老李向北侧加盖房屋后,不仅影响了老张北房东侧上午九时前的采光条件,而且也造成出行不便,影响日后车辆出入拐弯。同时,如今老李北房房角正对老张北房东门,形成
。因此,老张要求老李拆除部分北房。
法院最终认定,“出门见房山”属于民俗习惯,依据不足,不予采信。老李加盖的北房,对老张家的采光和出行也未造成影响,最终驳回了老张的诉讼请求。
相邻关系的案件,具体案情千差万别,不仅需要考虑双方有什么权利的问题,还要考虑
,也就是谁应该进行容忍的问题。
容忍义务的确定,可能会考虑
比如说,时间上应遵循历史原则,双方建筑在方向、位置等方面应避免出现较大变动,应尽量保持 “原状”。在空间上,应避免出现较大影响或持续性影响,比如说,杂物不能紧邻对方的建筑,否则会阻挡流水,造成房屋潮湿,乃至危害房屋安全、人身安全等等。
此外,还应考虑
如北房一般不留后窗。若涉及多种利益冲突的话,要衡量多种利益的权重,一般而言,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格利益中,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高于其他人格利益;人格利益又高于财产利益。
所谓容忍义务的设定,就是明确谁应该提供便利,谁的权利应该受到限制。容忍义务的设定,要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一些村民在考虑建房选址、建筑朝向、门窗位置、排水走向、其他附着物或附着物的朝向等因素时,
容忍义务在设定的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这种便利或者限制是否是正常利用不动产所必需的要求、有没有合理的替代方式、以及冲突利益的性质和优先顺序、双方利用不动产的先后顺序等。
老刘将房屋翻建成二层楼房
邻居老王认为
老刘通过二楼窗户
能看到自家宅院
就像几只眼睛盯着自己
要求老刘封堵后窗
老王和老刘是南北邻居,老王在北侧,老刘在南侧,双方宅院之间隔着一条东西向街道。去年,老刘将房屋翻建成二层楼房,其中楼房北侧每个房间均预留了窗户。老王认为,通过上述的窗户都能看到老王宅院内和北房内的活动,从自己家看到对方的窗户,就感觉像几只眼睛盯着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要求老刘封堵后窗。老刘则认为,现在买楼房,都希望是南北通透户型的,他留后窗是为了室内的通风、采光,所以不同意封堵。
在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除了法律和事实之外,风俗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实践中,邻里间往往因不当的风俗习惯发生纠纷,例如有的人信风水,认为邻居对风道的占用、门窗的位置与朝向对自家会有不利影响;邻居屋檐位于自家房屋之上,被人压了一头,不吉利等等。
《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因此,对于农村的习惯,我们一般会予以尊重,但是也要进行审查,看看是否属于正面的、应当予以保护的风俗习惯。
该案中,双方未达成一致的调解意见,法院最终依法判决。通过老刘二层的后窗,可以看到老王宅院内的活动,侵犯了老王的隐私权,且不符合农村建房风俗,故判决要求老刘封堵二层的后窗。同时法院也考虑到,双方宅院之间有一条东西向街道,老王在宅院建有南院墙和院门,通过一层的后窗看不到老王宅院内的活动,尤其是看不到老王房屋内的情况,因此没有要求老刘封堵一层的后窗。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遵循
,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道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供稿:顺义法院
视频:魏晶莹
编辑:吴楠 汪希
版权声明:本文为 “未式设计”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84408762@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随着近些年农村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口、技术、产业等资源涌向农村,农村整体的精神面貌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国家也开展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取得的成果十分显著,比如农村人居环境的提高。如今,深入农村地区,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小洋楼连墙接栋,但由此也导致了许多违规违法建房问题。针对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做出了明确部署,农村在住房建房方面又将会迎来一些新的变化。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具体来了解一下有关2021年农村建房的新规定。农村建房面积要怎么算?
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可知,建房面积通常就是指建筑面积,也就是各层水平面积的总和。主要包括有使用面积、辅助面积以及结构面积:
1、使用面积:建筑物各层平面中可使用部分的净面积之和。
2、辅助面积:指楼道、电梯及停车场等分摊到某一单元的面积。
3、结构面积:建筑物中墙、柱等结构所占的面积总和。
1、挑台、露台、花架、屋顶的水箱及装饰性结构构件。
2、天沟、附墙柱、垛、墙面抹灰、装饰面、主体结构外的空调室外机搁板(箱)。
3、和建筑物内部相连通的建筑部件如独立的烟囱、地沟。
4、宽度在2.10m以下的无柱雨篷和顶盖高度达到或超过两个楼层的无柱雨篷;窗台与室内地面高差在0.45m及以上的凸(飘)窗。
综上可知,国家对于建房面积是有着详细的规定的,另外,根据房屋的不同部分及结构,在计算面积时还会有全面积和半面积之分,大家可以提前悉知。不过,在农村建房不比城市项目,还得考虑实际情况,很多施工队在农村建房一般按滴水面积来计算的。所以,为了避免矛盾,建房前一定要拟好建房合同,明确面积算法及收费标准。
农村建房需要办理哪些证件?
1、《乡村规划许可证》
主要是证明建房的宅基地是否处于当地实际的规划许可范围内。
2、《宅基地使用权证》
主要是证明宅基地的归属关系。
3、《房屋所有权证》
主要是证明房子的权利归属关系。
以上三个证件,缺一不可,且所属范围和关系都符合规定,才能施工建房。若私自建房,则可视为违法违建,因此,为了避免麻烦,大家还是要按当地流程及早办理好相关证件才行。
农村贫困户要怎么建房?
扶贫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三农工作当中的重点,针对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国家也是有实际性的补贴扶持的。主要解决措施有:
1、扶贫搬迁
是解决“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关键措施,将贫困户搬迁安置到生活条件好的地方,以此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另外,根据《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意见,将重点考核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稳定脱贫等情况,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2、危房改造
根据《农村危房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意见,国家会完成现有20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基本解决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同时,按照危房等级,还会给予贫困户相应的补助。
当然,除了住房方面之外,国家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也会给予贫困户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具体政策及资金补贴详情以当地为准)。
2021年民法典对于农村建房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关于农村建房的规定,农民朋友要注意:
1、禁止人们未批先建
在农村建房必须先通过审批后才能建房,如果涉及占用非建筑用地,比如耕地、农田等,房屋则会被认定为非法建筑,有拆除的风险。
2、落实一户一宅政策
要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的政策,如果村民要申请新的宅基地,就要拆掉旧房子。
3、制止强迫请求村民上楼
近些年,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强制拆迁现象。但只要村民的宅基地和住房是合法的,不可采取强制措施要求村民签名。如果村民不愿意搬家,也不得强迫村民上楼。若有类似违法情况,村民可以进行举报。
4、严禁城市居民下乡购置宅基地建房
城市居民禁止下乡购房建别墅和个人会所,同时不得将违规买卖的房屋合法化。
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之下,我国的农村住房建设改革工作仍在继续。目前,国家也明确提出将会逐步完善农房建设标准和规范,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的住房质量,同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相应的,国家对于建房的监管要求也会愈发地严格,耕地红线不容侵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杜绝违法乱建的现象出现。对于农村建房,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扩展阅读:农村建新房有补贴吗?申请条件有哪些?2021年建新房政策解读 - 惠农网
张某在自家宅基地上建了三层小洋楼,王某欲在张某的正南面建一栋四层小洋楼,而这四层楼正好会挡住张某楼房的视线和日照,张某可以主张王某停建第四层楼吗?
可以。我国《民法典》第293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王某有权在自家宅基地建造房屋,但不能影响相邻已建成建筑的正常使用。张某可以和王某协商解决或者由村委会进行调解解决建房问题,如果和解或调解不成,可以通过仲裁或者诉讼途径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为 “未式设计”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84408762@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各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由于现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若干意见》(沪建房管联〔2019〕749号)关于业主表决比例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不一致,故从2021年1月1日起,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业主表决比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即申请人应当就加装电梯的意向和具体方案等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并征求所在楼幢全体业主意见,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参与表决,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加装电梯拟占用小区业主共有部分的,应当征求建筑区划内全体业主意见,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参与表决,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特此通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民法典》来了,和房产有关的全在这里
责任编辑:
2.当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人民
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双方均主张房屋所有权并且同意竞价取得的,应当准许;
(二)一方主张房屋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按市场价格对房屋作出评估,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方应当给予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三)双方均不主张房屋所有权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3.如果
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按规定完全取得房屋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如果当事人
前,父母出资为双方购置房屋,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1、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婚前,一方父母对其子女的赠与,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应当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父母对其子女的财产赠与,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双方结婚时由一方父母支付首期款购置的房屋,婚后夫妻双方支付了后期款,但
上只有一方的名字,该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后夫妻共同交付的供房后期款部分以及为房屋装修所支付的相关费用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以要求对这些费用进行分割。
3.至于一方父母的出资部分则要依据当时的具体约定来处理;如果是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可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如果是父母
给子女的购房款应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对于共同债务则由夫妻双方共担。
4.
时,双方可以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将这笔费用进行分割。
时,若女方主张权利要求分割,那么就应将详细的费用的清单以及具有证明力的相关证据提交给审判人员以便于审判人员公平公正地进行财产的分割判决。
5.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
;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
或
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6.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上述规定。
《民法典》中有关房产的规定,华律网小编已经基本完整阐述,但是秉承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果你还有相关的婚姻财产疑问或者想根据自身情况来咨询婚姻问题,那么欢迎你来华律网找专业律师进行尤为专业的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户头费如果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到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关于账户费是不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如属于夫妻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则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是婚前由一方父母全额出资并明确约定为赠与一方的财产的,则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对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是不得分割的。关于购买的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婚后继承的财产,如果没有遗嘱或遗赠合同特别注明只属于一方,那它大多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旦夫妻将来感情发生变化,另一方可以要求分割这笔继承财产。关于婚后继承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众所周知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赠与父母房产则是物质基础的保障。如果婚后以个人财产购房赠与父母的,不需要配偶签字,如果是以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字。华律网小编悉心为您准备了以下相关阅读材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婚后房屋财产的分配方式:若该房产是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则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分配,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若该房产是个人财产购买的,则不予分割。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关于婚后房屋财产应当怎么分配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离婚前变卖财产是否违法,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而违法变卖财产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离婚逃避债务,低价变卖财产;另一种是变卖财产侵吞夫妻共同财产。关于离婚前财产变卖是否违法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
在离婚的时候才知道另一半在外有欠债,或是家里遇到了另一半债主上门追债的情况。由于另一半真的没有钱还,名下只有一套夫妻共同拥有的房产,没有欠债的一方也担心房产会被执行,夫妻一方欠债如何执行共同财产?下面让华律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曾经有过一次婚姻,后来离婚了再次结婚的,就属于我们常听到的二婚。那么,如果是二婚在一起的多久为共同财产?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夫妻离婚无共同财产,那就没有财产分割,可以直接跳过财产分割这一步,处理孩子抚养权、抚养费争议,夫妻共同债务分割等事宜。如果离婚后发现对隐瞒财产,可以维权。关于夫妻离婚无共同财产怎么办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生产经营的收益,若产生于双方结婚登记前的情况下,一般不是夫妻共同财产,若产生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情况下,一般是夫妻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对此另有书面约定的除外。关于生产经营的收益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下面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夫妻离婚时,共同财产分割的原则包括:坚持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的原则;照顾无过错一方的原则;照顾无过错一方的原则和尊重当事人意愿,财产约定优先于法定的原则。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的问题,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骗你什么了
你好,财产一般是平分的。
按律协规定收费
就未分割的财产部分可以起诉。
可以委托律师调取信息
请律师指南
律师费计算器
诉讼费计算器
协议离婚流程
诉讼离婚流程
离婚损害赔偿金
【没分居之前可以起诉离婚吗】专题由华律网整理,为您提供【没分居之前可以起诉离婚吗】相关法律知识,以及提供全国各地的【没分居之前可以起...
【颁布时间】2020-12-29 【发文号】法释〔2020〕22号 【失效时间】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法规来源】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82071.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颁布时间】2020-11-24 【发文号】民发〔2020〕116号 【颁布单位】民政部 【法规来源】http://xxgk.mca.gov.cn:8011/gdnps/content.jsp?id=14792 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婚...
【颁布时间】2020-8-19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法规来源】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49031.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5年6月23日最高人...
【颁布时间】2020-4-15 【发文号】法发〔2020〕14号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法规来源】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27391.html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推进破产 案件依法高效审理的...
【发文号】法发〔2020〕11号 【颁布时间】2020-4-15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法规来源】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26491.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七编 侵权责任 目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千零四十条 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和老...
第四编 人 格 权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九百八十九条 本编调整因人格权的享有和保护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
第三编 合 同 第一分编 通 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三条 本编调整因合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四百六十四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 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婚姻、...
第二编 物 权 第一分编 通 则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零五条 本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二百零六条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深圳市厚德汇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制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系作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发邮件到494483749@qq.com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