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外企的定义是什么

外企的定义是什么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百度安全验证

问题反馈

如何定义工人还是干部?

如何定义工人还是干部?如何界定一个人的身份是工人还是干部?一直在企业单位上班,是单位的部门经理。退休的时候是按照工人50周岁退休还是按照干部55周岁退休的

在企业,如何认定干部和工人?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多干部是由工人中提拔的,先过渡以工代干的名义,由组织上报批准为国家正式干部。由此可认定为干部。

还有一些是大中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企业,直接录用为干部,档案中有简历,分配通知,也可以认定为干部。

也可以从档案归类中看出,企业干部档案封皮上写有干部档案,由用人单位组织部门管理,

工人档案封皮上写有工人档案,由单位的人事部门管理,

实行劳动合同制之后,各单位人事,干部管理机构合二为一,变为人力资源部,干部除了签定劳动合同之外,还要签定干部聘用合同,有干部聘用合同的,就是干部,没有干部聘用合同的,就是工人。

还有的单位干部和工人体现在劳动合同上,聘用为管理岗位的,就是干部,聘用为工人岗位的,就是工人,在劳动合同书上,都有详细岗位,工资待遇等。写的很清楚,一目了然。很好区别。

你是部门经理,属于管理岗位,当然属于干部。按照规定,女55周岁退休。

在办理手续时,对于工人身份或是干部身份的定义,还是主要看单位的个人人事档案,当然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干部和工人身份,或是管理和技术岗位,这个身份认定,或是工作岗位的认定,因为个人档案资料比较齐全,认定起来也比较方便。加上国有企业现在很多人因为工作稳定,工资待遇好,早几年退休与晚几年退休大家并不是太计较,绝大多部分都希望能够晚几年退休。晚几年退休,可以多领几年的在岗工资,可以多缴纳几年的五险一金和企业年金,所以晚退休与按时退休,在国有企业一般不出现大的问题。

但由于国有企业也要讲新陈代谢,要吸引年轻职工,要培养的新的管理或是技术骨干,所以国有企业对于新招聘的大学生,一般都要到车间或是生产一线锻炼几年,只有这样从工人一步一步锻炼成长起来的人员,今后才能国有企业担当重任,才能了解熟悉整个生产流程。所以现在国有企业的很多生产岗位基本上都是大学文化程度,有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一点的公司,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公司几乎99%以上的一线职工都是大学生。今后这些人中既可以申报为工人身份,如果今后到了管理岗位,那就是管理岗位,所以在办理退休时,既可以按照工人身份办理退休,也可以按照管理人员身份办理退休,关键还是看单位是否需要。

比较难办还是民营企业,现在民营企业中,车间工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工,一般大学生到了民营企业,很多是不愿意到生产车间工作的,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由于属于市场化的用工方式,更没有工人或是干部的身份界限,在公司内部都是按照职工或是员工来称呼。那么在民营企业工作女性员工,同样涉及到是要按照50岁退休还是55岁办理退休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没有职工人事档案的管理权限,但实际上每个公司从员工进入公司开始,都建立了一份人头档案,档案里装有员工本人的基本情况,比如毕业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材料、劳动合同等。由于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大家都希望能够在50岁办理退休,办理退休后民营企业还可以返聘。所以对于民营企业女职工办理退休,一般情况下,只要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都可以在50岁办理退休。

现在已经没有干部和工人这个区分了,这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标志。

那个时候有以下几种人。

一种是干部。就是相当今天的公务员。行政级别从1级到25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基本上都是干部。

干部的管理机关是人事局。

另一种是工人。工人隶属于企业。企业性质又不一样,有两种。

1.全民所有制企业。又称国营(有)企业。

2.集体所有制企业。又有大集体和小集体的区分。

工人的管理机关是劳动局。

当时,人的身份区别非常严格。不能跨越。可以说一辈子不变。

大学、中专毕业生,分配后基本上都是干部,这是唯一跳龙门的机会。

后来,经过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开。但是,仍然都是财政供养,吃财政饭。

当时,有些工人身份的人,借调到机关工作,有一个词叫做“以工代干”。干好了有机会转干。有点类似于辅警。

至于企业,除了上级派来的领导,有些人具有干部身份,其余的都不是干部。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被称为“企业干部”,但是,仍然不属于行政编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干部。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现在,“干部”只是一种政治概念,是和“群众”相对的领导者。不再具有职业身份作用。身份的确定,要以人力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规定为准。

总之,企业里没有“干部”。

以前国家实行干部编制,国家干部分26级。月工资从最高1级的500元到最低26级的34.5元,都算干部编制。干部编制者档案与工作调动归各级组织部门(组织部)管理,职工编制者则归各级劳动部门(劳动局)管理。干部编制很重要,只有干部编制者方能提干。没有干部编制者只能以工代干。有的人干了一辈子以工代干,还不是干部。所以那时干部与职工编制的界限很分明。

一是看档案,档案写的岗位是什么?是管理岗还是一线岗位。二是看劳动合同,合同中应该标明是管理岗位或一线岗位。三是看实际从事的什么岗位。退休时候人社局是看档案的,管理岗位的按照干部办理退休,就是男60,女55,过干部和工人身份有差异或不符,可以向企业申明或者向劳动部门提出申诉!

很好定义,怒利和怒利主

企业只有岗位,哪�淼母刹浚�干部是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有。

事业单位和国企以岗位确定。

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近年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出台了相关规定,即以工作岗位而定。我理解,你自己也可自愿选择是按本人职工身份或按从事岗位的年龄退休。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相关文件规定:

事业单位受聘到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女工人,按干部年龄退休,其中:受聘到副高岗位的,可自愿按60周岁退休。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女职工,在干部(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干部岗位和工人岗位的设置、划分及其变更,由企业依据相关规定确定。干部岗位、工人岗位难以确定的,经本人与单位协商一致后,可以在50周岁至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从批准退休的下月起,领取基本养老金。

都什么年代了,企业的普通职工还谈什么干部工人?人家认定的只是数据。至于女职工啊,政策是死的,对策就也是花招它是人玩的,只要本人想退,有几个是办不了的?

首先,现在干部这身份称呼好象只在党组织适用,国营企业除历史遗留之外,已再不产生干部这种身份,称为管理人员。所以,现在企业划分干部、工人提法不妥。至于改革开放前工人与干部的定义则非常简单。一,干部档案由组织部管理,全民职工由人事局管理,集体职工由劳动局管理。二,干部可直接提拔任用。全民职工可以全国调动,其档案现有待遇国家承认。集体职工只局限在本地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