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给你什么启示?3Q

2000万题库,覆盖所有考试类目,免费查题

今日已更新

道题

 > 

本题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世界市场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和坚船利炮,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至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和军事、政治实力得到空前发展,资产阶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销售,他们不仅更大规模地输出商品、掠夺原料,还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开办企业,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谋取高额利润。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新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他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他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他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影响就是让有钱人赚钱更快了,殖民更快了,积极影像就是现在的跑车,电脑,手机等就是那时候打下的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地域 西欧 、北美。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兴起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7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领域:生产力极大的提高。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政治领域:是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牛考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成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后来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大量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形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运动,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早期汽车 20世纪初,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 早期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   ......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不同...

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   ...... 两次共有 1、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2、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3、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4、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5、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6、生产力飞跃7、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共同影响 -   ...... 推动工业发展 使电气时代提前到来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共同影响   ...... 1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促进城市的兴起与发展.4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使世界格局得到从新划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由此说明了什么? -   ......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前进,以及资本主义思想的深化,这些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第二次的前提基础,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条件 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相同影响   ...... 1.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3.东方从属于西方.4.加深了列强之间的矛盾.5.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   ...... 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加快向外殖民扩张的步伐,改变了人民生活生产方式.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标志 及它们的共同影响? -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发明的万能蒸汽机 其他发明有:火车、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的发现和应用为标志的,其他发明有一系列电器,电话,还有有机化学;共同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及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 展

如果说人的心理问题在于对自己对人的问题,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远离上帝导致!

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电邮

©

两次工业革命 ——从《大国崛起》中解读科技的作用 - 豆丁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分享于2013-02-14 20:42

两次工业革命 ——从《大国崛起》中解读科技的作用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荐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浅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豆丁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分享于2016-03-29 07:24

浅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荐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两次工业革命_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 早旭阅读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百度百科-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使得社会矛盾激化,而社会矛盾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也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发展和很多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关系调整主要是结束了封建社会中种植土地和拥有土地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产生了使用机器和拥有机器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既是危机,也是机遇。产业模式或产业结构转型,往往是新经济新产业时代特征,技术革命带来的是产业革命。自从英国中西部启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几乎同期发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产业结构的形成与经济的增长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世纪科技方法论从实证分析向系统综合转型,人工智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电脑、电讯等信息产业革命(即信息革命、资讯革命),带来基因组计划、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相比

  特点⑴: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②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②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体现了科学就是生产力。

  特点⑵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首先发生于英国。

    ②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规模更加广泛,发展比较迅速。

  特点⑶对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所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如日本,俄国。

另一种比较

首先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的异同。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与之相适应并为之服务,而当这种新的生产方式适应了新的社会制度,则使新生的社会制度更加巩固和发展了,从而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的异同。工业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生产关系革命,它的进行需要一定的资金、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条件。

资金方面:在资金积累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为工业革命做着准备,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则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准备是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或影响为基础的。

市场和劳动力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殖民国家所拥有的市场范围和劳动力都已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大大扩大了。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正是由于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求,因而要求在生产方面进行一场新的革命,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点;两次工业革命在市场和劳动力方面的区别则是市场范围和劳动力的数量的差别。

技术方面:相同点是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并得到政府的支持。不同点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来源于生产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则来源于自然科学知识的进步。

第三,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三个新的特点。首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更紧密。其次,几乎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再次,交叉进行。

第四,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比较。带领学生复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们以下的共同点。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轻工业)为开始,以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为主要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的话,那只是完成工业进步的第一次飞跃。紧接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为终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使传统的工业部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2.引起经济格局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横行天下、称霸世界,英国被誉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但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后来者居上,美德两国的工业经过这次变革后,在一战前已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已远远走在英法的前面了。

3.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它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的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4.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传统的工厂制度,吸纳了众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老行业获得了新发展而且又导致石油、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面貌一新、部门更齐全、分工更细致,城市化的速度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大大加快了。

5.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找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的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变本加厉,最终确立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并且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的需要,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①相同

a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都引起社会关系巨变

c都对世界格局巨大影响

d都加速了ZB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②不同

第1次主要是蒸汽机与内燃机,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第2次主要以电为动力,首次实现科学和技术结合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主要成就:

  A、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C、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D、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2、影响: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

  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D、促进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主要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

  E、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F、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主要成就:

  A、电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此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出现了以内燃机驱动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

  C、化工技术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生活。

  D、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影响: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

  C、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E、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最重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首先,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第三,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都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第五,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