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全文的内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等”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包括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等所有的民事权利。
宪法规定的具有人格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二条 【侵害身体权】
侵害他人身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或采取违背善良
的方式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条 【侵权债权】
行为人明知他人享有债权,故意以引诱、胁迫或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债权,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债务人明知行为人的故意,与行为人共同实施上述侵权行为侵害债权,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利益范围】
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侵害下列民事利益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民事利益保护范围:
(一)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
(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或者遗骨等人格利益;
(三)胎儿的人格利益;
(四)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
(五)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前款规定的死者的人格利益,由死者的近亲属予以保护。胎儿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在其出生后有权就其受到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胎儿遭受损害没有出生或出生时为死体的,该损害视为对其母亲的损害。
第五条 【侵权责任法大的一般条款的补充作用】
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得依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条 【侵权请求权的优先性】
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的执行庭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剩余财产再执行刑事判决确定的刑事责任。
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已经先执行了行政责任的,在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判决中,应当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同时确定侵权责任优先执行,行政机关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
侵权请求权不能对抗其他债权。
第七条 【侵权特别法的效力】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且具特别意义的,应当依照该特别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但不具有特别意义的,在使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时,可以作为确定侵权责任的参考。
其他法律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相冲突的,适用本法规定,其他法律的规定不再适用。
第一节 归责原则
第八条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项和第(八)项所列责任方式的适用,不以行为人具有过错为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参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不适用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
第九条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主张侵权责任,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具有违法性;
(二)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实际损害;
(三)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有意致人损害,或者明知其行为会造成损害仍实施加害行为;前款第四项规定的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
第十条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
第十一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下列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
(一)第五章规定的产品责任;
(二)第八章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
(三)第九章规定的高度危险责任;
(四)第十章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但第八十一条规定除外;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事故责任。
第十二条 【无过错责任情况下加害人有过错】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能够证明侵权人对于造成损害具有过错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法律关于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第二节 共同侵权与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共同侵权责任的本质特征】
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
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为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针对同一个侵害目标,造成同一损害结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损害结果无法分割的,为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四条 【教唆帮助人的责任份额确定】
行为人、教唆人、帮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份额,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
第十五条 【被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有过错的责任】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确定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为连带责任。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教唆人、帮助人应当单独承担责任。
监护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教唆、帮助人承担全部责任,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监护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监护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监护人向教唆人或者帮助人追偿。
第十六条 【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具体侵害行为人,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叠加的共同侵权行为】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上平均分担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按照责任大小确定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按份责任】
不符合本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确定按份责任。
第十九条 【连带责任中被侵权人只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处理方法】
被侵权人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其他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被侵权人不同意追加的,依照被侵权人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因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部分连带责任人丧失赔偿能力,不能赔偿全部责任,被侵权人又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的,应当判决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人民法院判决已经确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另行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请求重新判决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 【连带责任人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
确定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各自责任大小”,应当根据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综合判断;无法判断过错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担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节 侵权责任方式与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
侵害物权,权利人既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主张权利,也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依据物权法第三十七条起诉财产损害赔偿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侵权责任,并依照第十九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数额。
第二十二条 【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的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及前款所列各项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的计算,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至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确定。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按十五年计算,并根据受害人的年龄、收入等因素,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侵权人承担了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的,不再承担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
第二十三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等额赔偿金的计算】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不考虑受害人年龄、收入等因素,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第二十四条 【侵权请求权人的范围】
侵权请求权人包括人身或财产受到直接损害的受害人,以及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死者近亲属和支付受害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
侵权请求权人还包括生命权受侵害的死者生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但请求须在死亡赔偿金范围之内。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为侵权请求权人。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为侵权请求权人。
胎儿受到伤害的,在其出生后得为侵权请求权人。
第二十五条 【间接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因而使人身权益受到间接损害的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的侵权请求权是独立的请求权,可以和其他直接受害人一并提起诉讼,也可以独立提起侵权诉讼。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侵权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消灭。但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相关费用。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福利机构,有权对侵害没有近亲属的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追究侵权责任,但所得赔偿金应当纳入社会福利基金。
第二十七条 【侵权人死亡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死亡的,应以其遗产为限,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遗产已经被继承人继承的,应当在已经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
对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包括对现有财产造成的损害以及侵权行为发生时预见或者可以预见到的可得利益。
第二十九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适用其他方式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市场价格,按照损失发生时侵权行为地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受损害的财产无市场对应价格,可以采用评估等其他方式计算。
第三十条 【侵害财产超出行为人行为时预期的损失的赔偿】
侵害财产的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其行为的预期,承担该赔偿责任显失公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适当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人身利益损害中的财产损失的确定】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是指侵害人格权、身份权、人格利益、身份利益以及知识产权中的精神利益而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三十二条 【侵权行为禁令】
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期限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第三十三条 【精神损害赔偿】
受害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婚姻自主权等人格权以及监护权等身份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因其他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胎儿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永久灭失或者毁损,受害人除了可以请求财产损害赔偿外,还可以请求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严重精神损害】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精神损害:
(一)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死亡、残疾或者伤害的;
(二)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权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或者给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
第一条【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信用权、知情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身、财产权利。
第二条【宪法规定的人格权】 宪法规定的具有人格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三条【侵害身体权】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或采取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侵害他人身体,没有造成人身损害但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四条【侵害债权的责任】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明知他人享有债权,故意以引诱、胁迫、散布虚假信息或毁损债务人财产、伤害债务人人身等方式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债务人明知第三人的侵害债权故意,与第三人共同实施上述行为侵害债权,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条【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利益范围】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侵害下列民事利益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身、财产利益:
(一)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
(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或者遗骨等人格利益;
(三)胎儿的身体、健康等人格利益;
(四)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
(五)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前款规定的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由死者的近亲属主张追究侵权责任。胎儿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在其出生后,有权就其受到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胎儿遭受损害没有出生或出生时为死体的,该损害视为对其母亲的损害;胎儿父母主张身份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第六条【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缓和】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关于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且对该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或者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的,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确定刑事被告人的侵权责任,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进行。
依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被侵权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诉讼请求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请求刑事被告人作为民事被告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八条【侵权请求权的优先性】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优先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就剩余财产再执行刑事判决确定的刑事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行政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已经先执行了行政责任的,在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判决中,可以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同时确定侵权责任优先执行,行政机关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责任被人民法院裁判确定后,也可以另行起诉该行政机关主张行使优先权,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侵权责任请求权不能对抗其他债权。
第九条【侵权特别法的效力】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且具特别意义的,应当依照该特别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但不具有特别意义的,在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时,可以作为确定侵权责任的参考。
其他法律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相冲突的,适用本法规定,其他法律的规定不再适用。
第一节归责原则
第十条【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项和第(八)项所列责任方式的适用,不以行为人有过错为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参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不适用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
第十一条【行为的违法性】 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应当认定该行为具有违法性。
第十二条【过错】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有意致人损害,或者明知其行为会造成损害仍实施加害行为。
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未尽到普通人应当尽到的通常的注意义务,为重大过失。
第十三条【损害】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应当具备损害的要件。
受害人因行为人的加害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或者行为人对其管领的物未尽必要注意,而遭受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不利后果,为损害。
第十四条【因果关系】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应当证明行为人的加害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或者行为人对其管领的物未尽必要注意的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关系。
法律规定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的,受害人应当证明因果关系可能存在;行为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推定因果关系成立。
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的,行为人应当按照其行为的原因力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分担相应的责任份额。
第十五条【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
第十六条【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下列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
(一)第五章规定的产品责任,但该章明确规定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除外;
(二)第八章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
(三)第九章规定的高度危险责任;
(四)第十章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但第八十一条规定除外;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事故责任;
(六)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
第十七条【无过错责任情况下加害人有过错】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能够证明侵权人对于造成损害具有过错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法律关于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第二节 共同侵权与连带责任
第十八条【共同侵权责任的类型】
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的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
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为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针对同一个侵害目标,造成同一损害结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损害结果无法分割的,为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团伙成员】部分团伙成员实施加害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团伙的全体成员承担连带责任,但其他团伙成员能够证明该加害行为与团伙活动无关的除外。
第二十条【教唆帮助人的责任份额确定】行为人、教唆人、帮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份额,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
第二十一条【被教唆、帮助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有过错的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确定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为连带责任。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教唆人、帮助人应当单独承担赔偿责任。
监护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责任,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监护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监护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监护人向教唆人或者帮助人追偿。
第二十二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应当由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第九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三条【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具体侵害行为人,共同危险行为人之一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实际加害人的,由实际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四条【叠加的共同侵权行为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上平均分担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按照责任大小确定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按份责任】不符合本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承担按份责任。
第二十六条【连带责任中被侵权人只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处理方法】 被侵权人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其他连带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被侵权人不同意追加的,应当确定被侵权人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部分连带责任人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全部赔偿责任,被侵权人又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的,应当判决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人民法院判决已经确定的连带赔偿责任。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对被侵权人享有合法抗辩事由的,有权对抗被侵权人的主张。
被侵权人另行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请求重新判决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连带责任人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确定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各自责任大小”,应当根据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综合判断;无法判断过错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担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节 侵权责任方式与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侵害物权,权利人既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主张权利,也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依据物权法第三十七条起诉财产损害赔偿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侵权责任,并依照第十九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数额。
第二十九条【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的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及前款所列各项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的计算,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九条至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确定。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按十五年计算,并根据受害人的年龄、收入等因素,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受害人的被扶养人主张生活费赔偿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第三十条【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等额赔偿金的计算】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除特殊情形外,一般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规定,不考虑受害人年龄、收入等因素,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多人”,为三人以上。
第三十一条【侵权请求权人的范围】侵权请求权人包括人身或财产受到直接损害的受害人,以及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死者近亲属和支付受害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
侵权请求权人还包括生命权受侵害的死者生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但请求赔偿的数额须在死亡赔偿金范围之内。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为侵权请求权人。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为侵权请求权人。
胎儿受到伤害的,在其出生后为侵权请求权人。胎儿受到损害未出生的,其母或者父和母为侵权请求权人。
第三十二条【间接受害人】间接受害人,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因而使其人身权益间接受到损害的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的侵权请求权是独立的请求权,可以与直接受害人一并提起诉讼,也可以独立提起侵权诉讼。
第三十三条【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责任】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相关费用。
有关国家机关或者救助站、村委会等有权主张对没有近亲属的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追究侵权责任,但所得赔偿金应当纳入社会福利基金,或者作为村委会的公益金。
第三十四条【侵权人死亡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死亡的,应以其遗产为限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遗产已经被继承人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在已经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对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包括对现有财产造成的损害以及侵权行为发生时已经预见或者可以预见到的可得利益损失。
第三十六条【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适用该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其他方式”,包括以起诉时的市场价格、裁判时的市场价格或者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市场价格计算,以及计算财产权利和财产利益损失的计算方法。
市场价格,按照损失发生时侵权行为地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受损害的财产无市场对应价格,可以采用评估等方式计算。
第三十七条【侵害财产超过行为人行为时预期的损失的赔偿】侵害财产的侵权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其行为的预期,承担该赔偿责任显失公平,或者会使被侵权人陷入生活困境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适当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人身利益损害中的财产损失的确定】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是指侵害人格权、身份权、人格利益、身份利益以及知识产权中的精神利益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三十九条【侵权行为禁令】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期限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请求侵权行为禁令错误,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十条【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受害人因人格权、身份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因其他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胎儿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灭失或者毁损的,受害人除了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请求财产损害赔偿外,还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请求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严重精神损害的界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严重精神损害:
(一)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死亡、残疾或者重伤的;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精神型人格权或者身份权受到侵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权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或者给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
(四)因侵权人的行为使受害人遭受医学上可证明的生理或精神损伤的。
第四十二条【名义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侵权人承担名义损害赔偿。
确定名义损害赔偿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数额不应过高。
第四十三条【震惊损害】侵权行为致他人遭受严重人身损害,与受害人有密切联系的第三人虽未遭受身体伤害但目击损害受到惊吓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前款规定的密切联系,是指受害人与第三人之间具有密切的身份关系。
第四十四条【公平分担损失的地位】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应当在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
确定公平分担损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第四十五条【一次性赔偿和定期金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包括以下情形:
(一)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已经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应当一次性赔偿;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
(二)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将来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可以一次性赔偿,也可以以定期金方式赔偿。
前款规定的定期金赔偿,其范围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具费以及其他在判决确定时确定的今后发生的损失应当赔偿的项目。
第四十六条【垫付责任】侵权责任法规定对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承担垫付责任的,垫付责任人在承担了侵权责任之后,有权向行为人追偿。
第四十七条【过失相抵与归责原则的关系】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过失相抵,适用于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是否适用过失相抵,应当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且没有禁止适用的规定,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关于过失相抵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未成年受害人的监护人具有一般过失】侵权人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行为构成侵权责任,未成年受害人的监护人对保护未成年人也有一般过失并为损害发生的原因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但监护人具有重大过失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过失相抵的职权主义】人民法院在审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发现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减轻被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损益相抵规则】基于同一原因事实受有损害并受有利益的,其请求的赔偿金额应当扣除所受的利益。
损益相抵的适用,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人民法院调查事实的结果直接适用。
第五十一条【受害人过错作为免责事由】在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或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受害人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全部原因的,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二条【第三人原因的不同类型】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对第三人原因或者第三人过错另有规定的,不适用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相当于第三人的概念。
第五十三条【不可抗力】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行为人主张以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不可抗力对于损害的发生应当具有全部原因力。不具有全部原因力的,应当减轻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四条【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以不法侵害的存在为前提,该不法侵害应当以在客观上危害他人利益为标准。错误的防卫构成过失侵权。
防卫过程中故意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正当防卫人对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部分承担责任,此限度通常以不法侵害的手段和强度以及防卫权益的性质为依据。
第五十五条【紧急避险】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依据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补偿责任。由他人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由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避险人能够证明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紧急避险而进行防卫的,防卫人不能免除责任。
第五十六条【职务授权行为】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侵权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执行公务行为超出必要范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授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授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授权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
第五十七条【自助行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情况紧急,来不及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对行为人的财产进行扣留,或者对行为人予以适当拘束。对于因此造成对方的损害,不承担侵权责任,但超出必要范围的除外。
第五十八条【受害人同意】加害人对在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内造成的损害免除赔偿责任,但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受害人同意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表达,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从受害人的先行为中推断。
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确定,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或者习惯,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
第五十九条【意外事件】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加害人可以主张意外事件而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对受害人的损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引起意外事件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十条【自甘风险】受害人明知活动存在危险而自愿参加,对于损害的发生,不得请求他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活动的组织者有过错的,不在此限。
危险的范围,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自甘风险的内容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道德的,不得免除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参加或者观赏具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视为自愿承担损害后果,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但行为人违反体育运动或者管理规则,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害除外。
第一节监护人责任
第六十一条【被监护人的范围】因生理或精神原因无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老年人、植物人、连体人、智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准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第六十二条【监护人不明的责任确定】 监护人不明确的,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
第六十三条【夫妻离婚后的监护责任】夫妻离婚后,其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该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由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分担部分侵权责任。
第六十四条【委托监护的责任】 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受委托人有过错的,监护人可以在承担侵权责任后,向受委托人追偿。
第六十五条【被监护人死亡的赔偿责任】 被监护人死亡的,不影响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被监护人死亡时有财产的,先从本人遗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六十六条【亲友、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监护人的顺序,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确定。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友或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被监护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依照监护协议确定的监护人,无论是否为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均应承担监护责任。
第二节 暂时丧失心智损害责任
第六十七条【病理性醉酒损害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醉酒”,不包括病理性醉酒。但行为人知道自己属于病理性醉酒仍然饮酒,醉酒导致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节用人者责任
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的范围】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合伙组织、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第六十九条【用人者的追偿权】用人单位、接受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劳务一方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在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中有过错的工作人员或者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进行追偿。
第七十条【因执行工作任务和因劳务的解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因执行工作任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因劳务”,是指执行职务。
执行职务应当以用人者的授权或者明确指示为限。行为超出授权或者明确指示范围的,工作人员的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执行职务。
第七十一条【提供劳务一方工伤事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段规定的相应责任,包括下列情形:
(一)接受劳务一方因过错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二)提供劳务一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自己损害的,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害后果;
(三)对提供劳务一方受到的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接受劳务和提供劳务的双方均有过错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双方根据各自的过错确定赔偿责任。
第四节网络侵权责任
第七十二条【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认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由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三条【其他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或者侵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权益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七十四条【破坏性计算机程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七十五条【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所称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依照其提供的服务形式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的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包括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作品的网络内容提供者。
第七十六条【被侵权人的通知】 被侵权人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应当采用书面通知方式。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被侵权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侵权内容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
(三)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四)被侵权人对通知书的真实性负责的承诺。
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视为未发出有效通知,不发生通知的后果。
第七十七条【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符合前条规定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者予以屏蔽,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内容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内容的网络用户。
被侵权人主张屏蔽或者断开链接为必要措施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被侵权人不提供担保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不采取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的必要措施。
网络用户的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将通知的内容在信息网络上公告。
第七十八条【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停止服务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被侵权人的通知,或者自行对多次警告但仍然在网络上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采取停止服务的必要措施。
第七十九条【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范围】被侵权人的通知所述侵权行为属实,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删除、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损害的扩大部分,以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的时间为准,其后发生的损害,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八十条【反通知权利】网络用户接到网络服务提供者转送的通知书后,认为其提供的内容未侵犯“被侵权人”权利的,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书面反通知,要求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取消屏蔽、恢复与被断开链接的内容。
前款所称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恢复的内容、名称和网络地址;
(三)不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四)反通知发送人承诺对反通知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十一条【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反通知的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网络用户的书面反通知后,应当及时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取消屏蔽,或者恢复与被断开的内容的链接,同时将网络用户的反通知转送通知发送人。
发送通知的“被侵权人”不得再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等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十二条【采取屏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损害的反通知】因被侵权人主张采取屏蔽等措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民事权益损害的,其他网络用户有权提出反通知。反通知的要求和后果,适用本司法解释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规定。
第八十三条【通知发送人的赔偿责任】通知发送人发出通知不当,网络服务提供者据此采取删除、屏蔽或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络用户以及其他网络用户造成损失的,通知发送人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四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的判断标准】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知道”,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网络用户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存在。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被诉的侵权内容主动进行选择、整理、分类;
(二)被诉的侵权行为的内容明显违法,并置于首页或其他可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明显所见的位置。
第八十五条【必要措施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的必要措施,应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形式以及阻止侵权后果的适当性进行判断,不以权利人的主张为依据,必要措施的采取不应对合法信息的传播造成阻碍。
第八十六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权利人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法院可以追加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也可以直接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超出自己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有权向网络用户追偿。
第五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第八十七条【其他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超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组织者范围的其他民事主体,未对他人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赔偿责任。
第八十八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确定】 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依据以下标准综合认定: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获得利益;
(二)风险或损害行为的来源及强度;
(三)安全保障义务人控制、防范危险或损害的能力;
(四)受害人参加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的具体情形。
第八十九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行为人善尽安全保障义务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即可以认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被侵权人的损害之间具有间接因果关系。
第九十条【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不享有追偿权】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为直接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在直接责任人能够承担侵权责任时,自己不承担侵权责任。在直接责任人不能够承担赔偿责任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予以确定。
第九十一条【停车场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判断停车场对于在停车场范围内的他人受到损害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参照本司法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条件认定,但标准应当适当降低。
第六节学生伤害事故
第九十二条【教育机构责任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推定教育机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损害有过错的,教育机构可以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违反教育、管理职责的过错。能够推翻该过错推定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能够证明教育机构未尽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认定教育机构对造成损害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教育、管理存在过错。
在通常情形下,学校如果善尽教育、管理职责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的,可以认定违反教育、管理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九十三条【未成年学生在学校伤害他人的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致他人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九十四条【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不享有对直接侵权人的追偿权。
第九十五条【产品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规定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动产。
下列用于销售的物,视为产品:
(一)导线输送的电能,以及利用管道输送的油品、燃气、热能、水;
(二)计算机软件和类似的电子产品;
(三)用于销售的微生物制品、动植物制品、基因工程制品、人类血液制品。
建筑物和其他不动产,不属于产品。但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属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章的规定。
第九十六条【产品责任中的损害】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损害”,既包括缺陷产品造成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损害,也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
受害人在起诉缺陷产品造成自己人身、财产损害的同时,一并起诉缺陷产品本身损害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九十七条【同时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承担】被侵权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起诉,但同时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调查清楚事实之后,直接确定应当负有最终责任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判决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判决执行中按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主张中间责任和最终责任。
第九十八条【产品责任的分担】数人生产的同类产品因缺陷造成损害,不能确定致害产品的生产者的,应当按照各自产品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按份承担侵权责任。
第九十九条【产品缺陷的界定及类型】产品缺陷是指由于制造、设计中的原因或者警示说明不充分、未尽召回警示义务而导致产品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包括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说明缺陷和跟踪观察缺陷。
警示说明充分的标准,是产品存在合理性危险,但按照产品的警示说明使用,该危险就不会发生。
未尽召回警示义务的跟踪观察缺陷,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认定。
第一百条【第三人的解释】产品的零部件提供者或者原材料提供者,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其他第三人”;但产品的零部件、原材料对于产品的构成具有独立性,与产品具有重大关联,以及有其他特别情形的,可以将零部件提供者或者原材料提供者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生产者”。
第一百零一条【被侵权人有权向第三人行使赔偿请求权】 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导致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生产者、销售者不能承担赔偿责任,因而无法向第三人追偿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起诉第三人,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产品生产者主张对缺陷产品造成损害免除责任的,应当依照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确定。
第一百零三条【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应当在赔偿实际损失之外,在不超过实际损失的三倍以下,根据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以及实际损害的情形等因素酌定。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机动车的范围】 认定机动车,应当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规定。
时速低于20公里的动力车,不认为是机动车。
第一百零五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与有过失】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双方都有过失,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适当减轻责任的,机动车一方应当在按照其过错程度确定的赔偿责任之上,再增加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六条【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优者危险负担】机动车一方无过失,因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失造成自己损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赔偿责任的,应当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过失程度,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第一百零七条【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损害,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解释为受害人故意引起损害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出租、出借机动车的所有人的过错认定】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是指出租、出借机动车的所有人怠于审查承租人、借用人的驾驶资质,或者明知承租人、借用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宜驾驶机动车,或者隐瞒、未告知机动车存在故障等。
第一百零九条【机动车使用人的连带责任】机动车使用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属于连带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与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机动车使用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机动车使用人在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机动车所有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机动车使用人和机动车所有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机动车所有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机动车所有人向机动车使用人追偿。
第一百一十条【带驾驶员租赁】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出租机动车,为光车出租。
带驾驶员出租机动车,因驾驶员的过失导致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自己损害或者他人损害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机动车使用人的过失造成机动车驾驶人损害或他人损害的,使用人承担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应当予以赔偿。机动车驾驶人有过失,机动车使用人也有过失的,由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一十一条【买卖机动车未过户亦未强制保险的赔偿责任】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该机动车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受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范围内,与原所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拼装车与报废车的多次转让】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非法转让拼装车或者报废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出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得以任何理由主张免除或者减轻责任。
拼装车或者报废车被多次转让,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由全部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报废车的强制保险责任】机动车距规定的报废期限不足一年的,机动车所有人投保短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保险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保险公司在短期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在短期强制保险期间外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盗抢机动车侵权中机动车所有人未参加强制保险的赔偿】盗窃、抢劫、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逃逸无法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可以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一百一十五条【受雇人驾驶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驾驶人因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因劳务驾驶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或者第三十五条规定,由机动车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有过错的驾驶人追偿。
驾驶人非因执行工作任务或者非因劳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驾驶人应当负全部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不承担责任。
第一百一十六条【修理、保管、出质的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机动车在送交修理、委托保管或者出质期间,承修人、保管人或者质权人擅自驾驶该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承修人、保管人或者质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融资租赁的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的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承租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一十八条【分期付款或者所有权保留的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分期付款买卖或者约定所有权保留的机动车由受让人占有后,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受让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一十九条【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未经许可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条【机动车碰撞造成第三人损害】机动车碰撞造成第三人损害,碰撞双方都有过错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确定责任主体,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优先于碰撞双方之间相互的赔偿请求权。
第一百二十一条【好意同乘】免费搭乘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搭车人人身损害的,不能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但可以适当减轻责任。
支付部分费用而搭车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搭车人人身损害的,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客运合同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并酌情予以减轻。
机动车驾驶人不知道搭车人搭车,或者明确对搭车人予以拒绝的,对于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第一百二十二条【挂靠机动车的损害赔偿】机动车挂靠经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形,由不同的主体承担责任:
(一)个人机动车无偿挂靠企业,被挂靠企业既不享有运行利益,又不进行运行支配的,由个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被挂靠单位收取管理费的个人机动车,被挂靠单位疏于管理致使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中,被挂靠单位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挂靠机动车的所有人不具有相应资质而接受挂靠,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被挂靠企业与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责任】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高速公路管理者未尽到安全防护、警示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进入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自身损害,高速公路管理者已尽到安全防护、警示等管理义务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四条【医务人员故意造成患者损害的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故意实施违法行为造成患者损害,构成犯罪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条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损害】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所称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患者的“损害”,包括未尽告知义务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并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和未尽告知义务侵害知情同意权两种情形,应当分别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或者第二十二条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六条【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 医疗机构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怠于履行批准义务延误抢救,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七条【医疗水平的确定】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确定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具有医疗过失,判断当时的医疗水平,可以适当考虑地区、医疗机构资质、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
第一百二十八条【推定医疗过失的性质】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法院即可认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不得主张推翻该过错推定。
第一百二十九条【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规则】患者的损害有可能是由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造成的,除医务人员能够提供相反证据推翻可能性证明的外,推定该诊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一百三十条【医疗产品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缺陷医疗产品以外的其他缺陷医疗产品造成患者损害,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一百三十一条【医疗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追究】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存在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以及血液制品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第一百三十二条【医疗机构自己的医疗产品致人损害】医疗机构自己生产的制剂等医疗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患者损害的,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有过失,都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三条【医院提供病历资料的主观性资料和客观性资料】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患者查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以及死亡病例的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病历资料。
医疗机构未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提供义务,应当适用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一百三十四条【患者隐私权的全面保护】 未经患者同意,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得以患者为教学示范,与诊疗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门诊就诊室、检查室、手术室、住院病房,但在教学医院就诊的除外。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五条【不必要检查的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导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或者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导致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最佳治疗方案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六条【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七条【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责任】确定医疗损害责任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在确定医疗机构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时,应当根据过失医疗行为对损害发生的原因力确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医疗损害责任鉴定】 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环境概念的界定及环境污染责任的请求权人】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污染者实施污染行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人为侵权责任请求权人,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四十条【环境污染责任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由污染者举证证明因果关系要件的,被侵权人应当首先承担因果关系具有可能性的初步证明,未证明具有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性的,不得进行因果关系推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环境污染数人侵权行为责任份额的确定】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没有主观意思联络的,应当承担按份责任。
两个以上的污染者承担按份责任的具体比例,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造成损害的原因力确定责任份额;不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市场份额规则确定责任份额;不能通过前述方法确定责任份额的,平均分配责任份额。
第一百四十二条【环境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及与其他法律的竞合】 环境污染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不得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免除污染者的赔偿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与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新法优先适用原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高度危险作业概念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高度危险作业”,是指高度危险活动和高度危险物。
第一百四十四条【战争等情形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条所称“战争等情形”,是指武装冲突、敌对行动、国家战争或市民暴乱等情形,不包括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
第一百四十五条【民用航空器侵权的免责事由】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确定民用航空器损害责任,应当适用《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关于免除责任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六条【地下挖掘活动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地下挖掘活动”,是指在地表之下进行的挖掘活动,不包括该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挖坑。
第一百四十七条【高速轨道运输工具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是指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市铁路、地下铁路、有轨电车等通过轨道运行的交通工具。游乐场所设置的供娱乐的轨道工具等,不属于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
第一百四十八条【铁路事故责任】 因铁路行车事故,或者从列车上坠落、投掷物品,或者列车排放能量,造成他人损害的,铁路经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引起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九条【高度危险区域的免责或减责】 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的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受害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应当免除管理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具有过失的,管理可以减轻责任。
第一百五十条【高度危险责任的限额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赔偿限额”,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法规性文件。
第一百五十一条【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免责和减轻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关于“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的规定,是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饲养的动物造成自己损害,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损害的发生所具有的原因力确定免责或者减轻责任。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全部原因的,应当免除动物饲养人的责任;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的,应当减轻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具有过失的,不得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五十二条【违反规定、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致害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九条确定违反管理规定饲养动物或者依照第八十条确定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的,责任人不得援引过失相抵规则减轻责任,也不得适用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
第一百五十三条【动物园的动物致害责任的减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确定动物园的动物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过失相抵原则,减轻动物园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五十四条【逃逸、遗弃动物侵权的追偿与救助基金】逃逸和遗弃的动物致他人损害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责任。
逃逸或遗弃的动物被他人重新收养之后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新的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原动物所有人或管理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对于无法找到原所有人或管理人的,可以由动物管理部门设立的动物致害救助基金给予补偿;动物管理部门在补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偿。
第一百五十五条【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致害责任的其他责任人】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筑物等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之外的对损害发生负有责任的第三人。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致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丧失赔偿能力,无法承担侵权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对此负有责任的“其他责任人”请求赔偿。
第一百五十六条【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损害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与搁置物、悬挂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其中的任何人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责任的一方对于其他应当承担最终责任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享有追偿权。
第一百五十七条【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的建造缺陷】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建筑物等设施因建造缺陷倒塌造成他人损害,不是因建筑单位或施工单位责任的原因造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先承担赔偿责任的,其承担责任之后,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能承担赔偿责任,其他责任人对此应当承担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其他责任人请求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外的设计单位、论证单位、勘测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等第三人。
第一百五十八条【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的管理缺陷】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是建筑物等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管理缺陷。该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五十九条【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认定】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加害人不明的补偿责任不适用过错责任,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确定责任。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该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一)损害发生时,证明人不在该建筑物之中;
(二)损害发生时,证明人所处建筑物位置无法实施该特定行为;
(三)证明人无法完成该行为;
(四)证明人实际没有致损之物。
第一百六十条【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的补偿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承担的补偿责任,为按份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是指实际使用该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六十一条【补偿责任的范围】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确定的补偿责任,以不超过被害人实际损失的50%为限。
第一百六十二条【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理解】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有关单位或个人”,是指堆放人、倾倒人、遗撒人,以及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于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堆放人、倾倒人或者遗撒人可以行使追偿权。
第一百六十三条【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规则的适用】独立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责任。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六十四条【帮工人责任规则的适用】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一百六十五条【工伤事故责任】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损害系由劳动关系外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取得工伤保险赔偿后,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一百六十六条【劳务派遣中的工伤事故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遭受人身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派遣的用工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六十七条【新闻侵权】 新闻报道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承担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应当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六十八条【专家责任】 以专业知识或者专门技能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专家,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造成委托人或者第三人损害的,可以比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能够证明没有过错的除外。
专家在执业活动中须尽高度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未能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的,应认定专家有过错。
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共同签署法律文件或者提出专家咨询意见、作出专业决策错误,造成委托人或者第三人损害的,视为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当连带责任。
第一百六十九条【虚假诉讼】 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通过法院确定裁判文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条关于共同侵权责任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对于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的当事人,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民事制裁。
第一百七十条【恶意诉讼】 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无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而提起民事诉讼,致使对方在诉讼中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前款所称损失,是指恶意诉讼的被告在诉讼中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因诉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其他相关的财产损失。
造成精神利益损害的,行为人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七十一条【恶意告发】 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无事实根据控告该他人违法犯罪或者提起刑事诉讼,使其遭受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七十二条【滥用诉权】 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利用正当诉权提起诉讼,在诉讼中恶意追求非法诉讼目的,致使其受到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七十三条【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效力】 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归责原则是关于侵权责任“归责”的基本规则,即行为人因为何种事由被要求承担责任。
归责原则构建了侵权类型,即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严格责任类型。归责原则对应着侵权责任的基本分类。三种归责原则对应了各种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它们在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和严格责任对行为人所强加的责任是有区别的,就行为人来说,严格责任最重,过错推定次之,过错责任最轻。对受害人的保护也不相同,从受害人的角度考虑,在责任的选择上应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责任。
现代侵权法出现了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相结合的模式,适应此种发展趋势,我国《侵权责任法》采取了“一般条款+类型化”的模式。所谓一般条款,是指在成文法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成为一切侵权请求权之基础的法律规范。所谓类型化,是指在一般条款之外就具体的侵权行为类型作出规定。《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就在法律上确立了过错责任的一般条款。
归责原则确定了不同的责任构成要件。例如,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三要件或者四要件,严格责任的构成要件不能按照一般的责任构成要件来确立。
归责原则还确定了不同的减轻和免责事由。就一般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而言,其需要符合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如果不符合构成要件,就不构成侵权责任。如果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如受害人的故意、第三人行为、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既可能表明行为没有过错,也可能表明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也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不成立。因此,法律规定的上述免责事由,都可以成为一般侵权责任中的免责事由。但是,在特殊侵权责任中,需要具备特殊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才能减轻或免除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为归责的依据,并以过错作为确立责任和责任范围的基础的归责原则。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过错责任形态。
1.网络侵权,指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具体包括两项规则:一是通知规则或提示规则,即“通知――删除”责任,指在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时,只有在受害人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后,网络服务提供者才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损害的发生或扩大(《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款);二是知道规则,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只有在知道网络用户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才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损害的发生或扩大(《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
2.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指行为人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或先前行为等负有对他人的注意义务,因未尽到注意义务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1款)。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场所”责任,指在宾馆、商场、银行、车站等公共场所,因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发生致他人损害所承担的责任。二是组织者责任,指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
3.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遭受损害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8、39、40条三个条文具体规定了教育机构的责任。这些规定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没有采用监护人的责任,不适用严格责任。第二,区分了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对前者实行过错推定,而对后者采用过错责任。第三,规定了因第三人造成学生损害的,由第三人负责;但如果教育机构没有尽到管理责任,也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4.医疗损害责任,又称为医疗事故责任、医疗侵权责任。医疗事故责任所涵盖的范围较为狭窄,引起此种责任的医疗活动只能是医疗事故。依据《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应由用人单位即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在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的过错都属于医疗机构的过错。
过错推定,也称过失推定,指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具有过错,如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是根据法定的基础事实,推定侵权人有过错。过错推定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方式,如果行为人未能有效证明其没有过错,则人民法院最终得以认定其具有过错,并据此确立侵权责任。
过错推定的典型形式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因此,机动车一方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也就是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推定机动车一方有过错,只要机动车一方不能证明其没有过错,则其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严格责任,是指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他人的损害,不论该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如不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归责的基础在于风险活动,行为人的免责事由受到严格限制。
1.产品责任,指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具有缺陷对他人生命、身体、健康或财产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第一,扩大了损害的概念,从比较法上看,各国大多认为产品损害主要是指缺陷产品以外的损害。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1条将损害扩大到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害。第二,规定了召回制度,增加了召回义务。这实际上是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将召回制度扩大适用,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患于未然。第三,采用了多种责任形式。除规定损害赔偿外,还规定了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责任形式。第四,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我国侵权责任法在借鉴美国法经验的基础上,同时总结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经验,在该法第47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
2.环境污染侵权,指因环境污染而发生的侵权责任。一是确立环境污染责任的严格责任原则。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对环境污染侵权归责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做法也不统一。而《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使得符合排污标准排污导致损害的受害人仍然可以获得救济。二是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在总结立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负担,强化对受害人的救济,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三是确立了数个污染者致人损害的按份责任。
3.高度危险责任,指因高度危险作业或高度危险物导致他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高度危险责任的归责基础是危险。《侵权责任法》第7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的,不承担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一是与《民法通则》第123条相比较,该条对高速运输工具,改为“高速轨道运输工具”,其主要指铁路、地铁、轻轨。二是增加了“地下挖掘活动”,这是考虑到地下施工事故频发等,如地铁的建造导致事故的发生。三是规定了减轻责任的事由。完全适用比较过失,即使一般过失也可以导致减轻责任,这是高度危险责任中的例外。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铁路等经营的特殊性,需要适当减轻其责任。
4.动物致人损害,指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而应由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等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形态是指确定侵权责任在侵权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形式。由于承担侵权责任主体的复杂性,责任形态既有单独责任,又有多数人责任。在多数人责任中,又包括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补充责任、按份责任等。
(一)连带责任
所谓数人侵权中的连带责任,是指数个侵权人实施了共同侵权行为、共同危险行为、以聚合的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人,依法应当向被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共同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连带责任是法定责任,不因加害人内部的约定而改变。加害人之间基于共同协议免除某个或某些行为人的责任,对受害人不产生效力,也不影响连带责任的适用。
我国侵权法在数人侵权行为的规则上非常有中国特色。
首先,《侵权责任法》从“共同”这两个字上区分了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第8条的“共同”应当理解为主观的共同联系。
其次,关于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法》第10条规定是指数人实施的危险行为都有造成对他人的损害的可能,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但不知数人中何人造成实际的损害。我国《侵权责任法》修改了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抗辩事由方面,以确定具体侵权人为抗辩事由。
第三,我们吸取了欧洲私法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最新经验,第11条规定了累积的因果关系(也有学者译为并存原因、原因力竞合等)。这就在法律上规定了以累积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它是指数个行为人分别实施致害行为,各个行为均足以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二)按份责任
按份责任,是指数个责任人各自按照一定的份额对债权人承担的赔偿责任。在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外也可能承担按份责任。《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了部分的因果关系,又称共同的因果关系,指数人实施分别侵害他人的行为,主观上并无意思联络,由加害人分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补充责任
补充责任,是指在不能够确定实际加害人或加害人不能够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由补充责任人在一定范围内对受害人直接承担赔偿责任的责任形态。补充责任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补充责任具有次位性。在补充责任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发生了分离,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同时,还可能使行为人之外的人承担责任,责任主体不一定是直接的行为人。补充责任是一种第二顺序的责任。第二,补充责任具有从属性。第三,补充责任大多是一种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相应的责任
所谓相应的责任,是指根据补充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承担的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在多个条款中,规定了“相应”的责任。第一,相应责任一般是对外责任,即对受害人承担的责任。第二,相应的责任也可能是对外应负的责任份额。第三,相应的责任常常是对补充责任的限定。
相应的补充责任,首先应当确定相应的份额,如果需补充范围超过相应份额的,以相应份额为准;其次,如果需要补充范围小于相应份额的,以实际需要补充的份额为准;再次,需要确定在补充责任的范围内,应当承担多大的相应责任。
(五)补偿责任
所谓补偿责任,通常是指在侵权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基于公平依法由其向受害人承担的适当的补偿责任。所谓公平责任,就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根据当事人双方的财产状况等因素,由双方公平合理地分担损失。补偿责任主要特点在于:第一,补偿责任主要是一种公平责任。第二,补偿责任的责任范围是有限制的。第三,补偿责任主要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六)不真正连带责任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数个责任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依法对同一被侵权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某一责任人在承担责任之后,有权向终局责任人要求全部追偿。我国《侵权责任法》在第43条“关于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连带责任”、第59条“关于医疗领域产品责任的连带责任”、第68条“关于因第三人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责任”、第83条“关于第三人过错造成动物致害的责任”等四个条文中规定了不真正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是指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具体方法。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5条一共列举了8种责任形式,但还没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两种责任承担方式。此处主要探讨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
(一)死亡赔偿金
我国法律规定了在侵害生命权的情况下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严格地说,侵害生命的赔偿并非赔偿生命的价格,而是赔偿因侵害生命权所引发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侵权责任法》第17条确立了同一案件适用同一赔偿标准的原则。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必须适用于同一案件,即同一侵权行为而导致的损害结果。同一侵权行为可以是因过错而实施的侵权行为,也可以是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侵权行为。从实践来看,同一案件主要是指适用严格责任的案件,如机动车事故责任案件、产品责任案件、工作物致害责任案件等。第二,必须是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例如,在同一交通事故中导致多人死亡,或者因同一矿难而导致多人死亡。在通常情况下,同一侵权行为导致多人死亡,引发众多受害人的损害。正是因为人数众多,采用同一标准赔偿,既减轻了受害人的举证负担,又避免受害人之间相互攀比,而且,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第三,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此处所说的“可以”并不是必须或应当,因为虽然这种方式有其优点,但实际情况中案情复杂,如果一概坚持同一标准,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二)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导致严重精神痛苦,受害人因此可以就其精神痛苦要求金钱上的赔偿,以对受害人予以抚慰并制裁不法行为人。《侵权责任法》第22条对此作了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相比有两个变化:一是将精神损害赔偿仅限于侵害人身权益,而不包括侵害财产权益;二是进一步限制了责任构成要件,要求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后果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所谓严重后果,是指超出常人可以承受的痛苦程度。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
安徽 安庆
安徽 安庆
安徽 芜湖
安徽 宿州
安徽 合肥
安徽 马鞍山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联系我们
找
打官司、
就上大律师网
全国
热线电话
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责任法有哪些司法解释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等”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包括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等所有的民事权利。
宪法规定的具有人格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二条 【侵害身体权】
侵害他人身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或采取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条 【侵权债权】
行为人明知他人享有债权,故意以引诱、胁迫或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债权,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债务人明知行为人的故意,与行为人共同实施上述侵权行为侵害债权,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利益范围】
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侵害下列民事利益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民事利益保护范围:
(一)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
(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或者遗骨等人格利益;
(三)胎儿的人格利益;
(四)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
(五)法律规定的
、债权和
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前款规定的死者的人格利益,由死者的近亲属予以保护。胎儿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在其出生后有权就其受到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胎儿遭受损害没有出生或出生时为死体的,该损害视为对其母亲的损害。
第五条 【侵权责任法大的一般条款的补充作用】
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得依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条 【侵权请求权的优先性】
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的执行庭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剩余财产再执行刑事判决确定的刑事责任。
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已经先执行了行政责任的,在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判决中,应当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同时确定侵权责任优先执行,行政机关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
侵权请求权不能对抗其他债权。
第七条 【侵权特别法的效力】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且具特别意义的,应当依照该特别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但不具有特别意义的,在使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时,可以作为确定侵权责任的参考。
其他法律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相冲突的,适用本法规定,其他法律的规定不再适用。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一节 归责原则
第八条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项和第(八)项所列责任方式的适用,不以行为人具有过错为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参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不适用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
第九条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主张侵权责任,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具有违法性;
(二)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实际损害;
(三)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有意致人损害,或者明知其行为会造成损害仍实施加害行为;前款第四项规定的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
第十条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
第十一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下列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
(一)第五章规定的产品责任;
(二)第八章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
(三)第九章规定的高度危险责任;
(四)第十章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但第八十一条规定除外;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事故责任。
第十二条 【无过错责任情况下加害人有过错】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能够证明侵权人对于造成损害具有过错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法律关于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第二节 共同侵权与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共同侵权责任的本质特征】
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
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为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针对同一个侵害目标,造成同一损害结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损害结果无法分割的,为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四条 【教唆帮助人的责任份额确定】
行为人、教唆人、帮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份额,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
第十五条 【被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有过错的责任】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确定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为连带责任。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教唆人、帮助人应当单独承担责任。
监护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教唆、帮助人承担全部责任,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监护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监护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监护人向教唆人或者帮助人追偿。
第十六条 【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具体侵害行为人,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叠加的共同侵权行为】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上平均分担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按照责任大小确定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按份责任】
不符合本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确定按份责任。
第十九条 【连带责任中被侵权人只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处理方法】
被侵权人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其他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被侵权人不同意追加的,依照被侵权人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因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部分连带责任人丧失赔偿能力,不能赔偿全部责任,被侵权人又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的,应当判决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人民法院判决已经确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另行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请求重新判决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 【连带责任人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
确定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各自责任大小”,应当根据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综合判断;无法判断过错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担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节 侵权责任方式与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
侵害物权,权利人既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主张权利,也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依据物权法第三十七条起诉财产损害赔偿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侵权责任,并依照第十九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数额。
第二十二条 【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的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及前款所列各项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的计算,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至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确定。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按十五年计算,并根据受害人的年龄、收入等因素,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侵权人承担了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的,不再承担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
第二十三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等额赔偿金的计算】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不考虑受害人年龄、收入等因素,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第二十四条 【侵权请求权人的范围】
侵权请求权人包括人身或财产受到直接损害的受害人,以及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死者近亲属和支付受害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
侵权请求权人还包括生命权受侵害的死者生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但请求须在死亡赔偿金范围之内。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为侵权请求权人。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为侵权请求权人。
胎儿受到伤害的,在其出生后得为侵权请求权人。
第二十五条 【间接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因而使人身权益受到间接损害的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的侵权请求权是独立的请求权,可以和其他直接受害人一并提起诉讼,也可以独立提起侵权诉讼。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侵权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消灭。但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相关费用。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福利机构,有权对侵害没有近亲属的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追究侵权责任,但所得赔偿金应当纳入社会福利基金。
第二十七条 【侵权人死亡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死亡的,应以其遗产为限,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遗产已经被继承人继承的,应当在已经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
对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包括对现有财产造成的损害以及侵权行为发生时预见或者可以预见到的可得利益。
第二十九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适用其他方式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市场价格,按照损失发生时侵权行为地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受损害的财产无市场对应价格,可以采用评估等其他方式计算。
第三十条 【侵害财产超出行为人行为时预期的损失的赔偿】
侵害财产的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其行为的预期,承担该赔偿责任显失公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适当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人身利益损害中的财产损失的确定】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是指侵害人格权、身份权、人格利益、身份利益以及知识产权中的精神利益而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三十二条 【侵权行为禁令】
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
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第三十三条 【精神损害赔偿】
受害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婚姻自主权等人格权以及监护权等身份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因其他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胎儿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永久灭失或者毁损,受害人除了可以请求财产损害赔偿外,还可以请求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严重精神损害】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精神损害:
(一)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死亡、残疾或者伤害的;
(二)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权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或者给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因为侵权人的行为使受害人遭受医学上可证明的生理或精神损伤的。
第三十五条 【名义损害赔偿】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侵权人承担名义损害赔偿。
确定名义损害赔偿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数额不宜过高。
第三十六条 【震惊损害】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受害人可以请求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一)侵权行为致他人遭受实际危险,受害人虽未遭受身体伤害但因惊吓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
(二)因侵权人的行为,造成与受害人密切联系的第三人受到严重精神损害的。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密切联系,是指受害人与第三人之间具有特殊的身份关系。
第三十七条 【公平分担损失的地位】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应当在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予以适用。
确定公平分担损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第三十八条 【一次性赔偿和定期金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包括以下情形:
(一)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已经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应当一次性赔偿;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
(二)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将来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可以一次性赔偿,也可以以定期金方式赔偿。
前款规定的定期金赔偿,其范围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具费以及其他在判决确定时确定的今后应当赔偿的项目。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 【过失相抵与归责原则的关系】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过失相抵,适用于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案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案件是否使用过失相抵,应当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且没有禁止适用规定的,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的,可以适用过失相抵的规定。
第四十条 【过失相抵的职权主义】
人民法院在审理侵权责任
案件中,发现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减轻责任。
第四十一条 【损益相抵规则】
基于同一原因事实受有损害并受有利益者,其请求的赔偿金额,应扣除所受的利益。
损益相抵的适用,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人民法院调查事实的结果直接适用。
第四十二条 【受害人过错作为免责事由】
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或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受害人过错是全部损害原因的,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第三人原因的不同类型】
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对第三人原因或者第三人过错另有规定的,不适用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相当于第三人的概念。
第四十四条 【不可抗力】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以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其不可抗力对于损害的发生,应当对损害的发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不具有全部原因力的,应当减轻行为人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以不法侵害的存在为前提,该不法侵害应以在客观上危害他人利益为标准。
错误的防卫构成过失侵权。防卫过程中故意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正当防卫人对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部分承担责任,此限度通常以不法侵害的手段和强度以及防卫权益的性质为依据。
第四十六条 【紧急避险】
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依据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补偿责任。由他人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由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避险人能够证明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紧急避险而进行防卫的,防卫人不能免除责任。
第四十七条 【职务授权行为】
行为表象足以使一般人相信其行为人具有授权人授权,并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为的,为职务授权行为。职务授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职务授权行为超出必要范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授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授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授权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
第四十八条 【受害人同意】
加害人在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内免除责任,但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同意除外。
受害人同意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表达,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从受害人的先行为中推断。
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确定,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或者习惯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
第四十九条 【意外事件】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适用过错责任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加害人可以主张意外事件而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第五十条 【自甘风险】
受害人明知活动存在危险而自愿参加,对于损害的发生,不得请求他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活动的组织者有过错的,不在此限。
危险的范围,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一节 监护人责任
第五十一条 【被监护人的范围】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造成他人损害的,准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是指因生理或精神原因无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人,包括连体人、植物人、老年人、智障者等。
在确定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的监护人时,可以由被监护人与监护人约定。
第五十二条 【被监护人死亡的赔偿责任】
被监护人死亡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被监护人死亡时有财产的,先从本人遗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五十三条 【亲友、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监护人的顺序,依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确定。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友或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被监护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的,应当依照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依照监护协议确定的监护人,无论是否为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均应承担监护责任。
第二节 用人者责任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合伙、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第五十五条 【劳务派遣责任的性质】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责任与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相应责任,是连带责任,适用本司法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十六条 【用人者的追偿权】
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劳务一方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在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中有过错的工作人员或者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进行追偿。
第五十七条 【因执行工作任务和因劳务的解释】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因执行工作任务”以及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因劳务”,是指执行职务。
执行职务应当以用人者的授权或者明确指示为限。行为超出授权或者明确指示范围的,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执行职务。
第五十八条 【提供劳务一方工伤事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段规定的相应责任,包括下列情形:
(一)接受劳务一方因过错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二)提供劳务一方过错造成自己损害的,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害后果;
(三)对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双方均有过错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节 网络侵权责任
第五十九条 【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自己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认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由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所称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依照其提供的服务形式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的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包括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作品的网络内容提供商。
第六十一条 【被侵权人的通知】
被侵权人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应当采取书面通知方式,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被侵权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侵权内容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
(三)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四)被侵权人对通知书的真实性负责的承诺。
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不满足上述通知要件时,视为未发出有效通知。
第六十二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符合前条规定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内容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内容的网络用户。
被侵权人主张断开链接为必要措施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担保。被侵权人不提供担保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不采取断开链接的必要措施。
网络用户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将通知书的内容在信息网络上公告。
第六十三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范围】
被侵权人的通知所述侵权行为属实,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删除该内容或者断开与该内容的链接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损害的扩大部分以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的时间为准,其后发生的损害,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四条 【反通知权利】
网络用户接到网络服务提供者转送的通知书后,认为其提供的内容未侵犯“被侵权人”权利的,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书面反通知,要求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恢复与被断开链接的内容。
前款所称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恢复的内容的名称和网络地址;
(三)不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四)反通知发送人承诺对反通知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十五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反通知的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网络用户的书面反通知后,应当及时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可以恢复与被断开的内容的链接,同时将网络用户的反通知转送通知发送人。
发送通知的“被侵权人”不得再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该内容或者断开与该内容的链接。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六条 【采取屏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损害的反通知】
因被侵权人主张采取屏蔽等措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民事权益损害的,其他网络用户有权提出反通知。其反通知的要求和后果,适用本司法解释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四条规定。
第六十七条 【通知发送人的赔偿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因通知发送人发出侵权通知而采取删除内容或断开被控侵权内容链接等必要措施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络用户造成损失的,通知发送人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的判断标准】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知道”,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侵权行为的存在。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被诉的侵权内容主动进行选择、整理、分类;
(二)被诉的侵权行为的内容明显违法,并置于首页或其他可为服务提供者明显所见的位置。
第六十九条 【必要措施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的必要措施,应根据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形式以及阻止侵权后果的适当性进行判断,不以权利人的主张为依据,必要措施的采取不应对合法信息的传播造成阻碍。
第七十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权利人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院可以追加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也可以直接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承担了连带责任之后,有权向侵权的网络用户进行追偿。
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各自的责任份额,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确认。
第四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第七十一条 【其他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超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组织者范围的其他民事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赔偿责任。
未完。。。
㈡ 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实施时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已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的司法解释还未出台。
㈢ 关于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有正式的出台吗
您好!该司法解释现行有效,正在实施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于2010.06.30发布; 2010.06.30实施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㈣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有司法解释没有
目前,最高院尚未出台关于审理《侵权责任法》的司法解释(仅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㈤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一、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二、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三、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
四、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将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侵权责任法》。
并于2010年6月30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㈥ 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是否正式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实行,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的司法解释还未出台。
㈦ 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实施了吗
您好!该司法抄解释现行有袭效,正在实施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于2010.06.30发布; 2010.06.30实施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㈧ 侵权责任法有没有司法解释
《侵权责任法》有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于2010年发布实施,现行有效。
㈨ 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 号:法发〔2010〕23号
发布日期:2010-6-30
执行日期:2010-6-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适用侵权责任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二、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三、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
四、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各级人民法院在适用侵权责任法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重大问题,请及时层报我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二0一0年六月三十日
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正式出台了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发文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 号:法发〔2010〕23号
发布日期:2010-6-30
执行日期:2010-6-30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每个咨询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99%以上
得到了圆满解决
18亿人次使用
反馈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责任法》)已经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在《侵权责任法》颁布至实施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了“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研究”课题组,对《侵权责任法》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司法解释草案建议稿。这些意见是围绕着《侵权责任法》具体条文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的;同时也结合了最高人民法院原有的有关侵权责任法的司法解释,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确定其适用的效力;对于《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原来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规定,但司法实践急需规定的内容,也提出了具体意见。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30日发布的通知中对《侵权责任法》适用作出的解释,亦吸收在本建议稿中。做出这样庞大的司法解释草案的建议稿,工作量巨大,而课题组的力量有限,因此,难免存在错误,期待各界提出批评意见。
第一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信用权、知情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属于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身、财产权利。
第二条 【宪法规定的人格权】 宪法规定的具有人格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三条 【侵害身体权】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故意或采取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侵害他人身体,没有造成人身损害但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四条 【侵害债权的责任】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明知他人享有债权,故意以引诱、胁迫、散布虚假信息或毁损债务人财产、伤害债务人人身等方式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债务人明知第三人的侵害债权故意,与第三人共同实施上述行为侵害债权,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利益范围】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侵害下列民事利益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身、财产利益:
(一)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
(二)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或者遗骨等人格利益;
(三)胎儿的身体、健康等人格利益;
(四)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
(五)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前款规定的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由死者的近亲属主张追究侵权责任。胎儿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在其出生后,有权就其受到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胎儿遭受损害没有出生或出生时为死体的,该损害视为对其母亲的损害;胎儿父母主张身份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第六条 【过错推定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缓和】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关于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且对该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或者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的,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确定刑事被告人的侵权责任,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进行。
依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被侵权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诉讼请求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请求刑事被告人作为民事被告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八条 【侵权请求权的优先性】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优先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就剩余财产再执行刑事判决确定的刑事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行政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已经先执行了行政责任的,在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判决中,可以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同时确定侵权责任优先执行,行政机关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责任被人民法院裁判确定后,也可以另行起诉该行政机关主张行使优先权,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侵权责任请求权不能对抗其他债权。
第九条 【侵权特别法的效力】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且具特别意义的,应当依照该特别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但不具有特别意义的,在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时,可以作为确定侵权责任的参考。
其他法律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相冲突的,适用本法规定,其他法律的规定不再适用。
第十条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项和第(八)项所列责任方式的适用,不以行为人有过错为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参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不适用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
第十一条 【行为的违法性】 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应当认定该行为具有违法性。
第十二条 【过错】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有意致人损害,或者明知其行为会造成损害仍实施加害行为。
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未尽到普通人应当尽到的通常的注意义务,为重大过失。
第十三条 【损害】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应当具备损害的要件。
受害人因行为人的加害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或者行为人对其管领的物未尽必要注意,而遭受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不利后果,为损害。
第十四条 【因果关系】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应当证明行为人的加害行为以及他人的行为或者行为人对其管领的物未尽必要注意的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关系。
法律规定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的,受害人应当证明因果关系可能存在;行为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推定因果关系成立。
两个以上的原因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的,行为人应当按照其行为的原因力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分担相应的责任份额。
第十五条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
第十六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下列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
(一)第五章规定的产品责任,但该章明确规定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形除外;
(二)第八章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
(三)第九章规定的高度危险责任;
(四)第十章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但第八十一条规定除外;
(五)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事故责任;
(六)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
第十七条 【无过错责任情况下加害人有过错】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能够证明侵权人对于造成损害具有过错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法律关于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第十八条 【共同侵权责任的类型】
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的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
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为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针对同一个侵害目标,造成同一损害结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损害结果无法分割的,为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 【团伙成员】部分团伙成员实施加害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团伙的全体成员承担连带责任,但其他团伙成员能够证明该加害行为与团伙活动无关的除外。
第二十条 【教唆帮助人的责任份额确定】行为人、教唆人、帮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份额,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
第二十一条 【被教唆、帮助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有过错的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确定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为连带责任。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教唆人、帮助人应当单独承担赔偿责任。
监护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责任,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监护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监护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监护人向教唆人或者帮助人追偿。
第二十二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应当由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条、第九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具体侵害行为人,共同危险行为人之一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实际加害人的,由实际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十四条 【叠加的共同侵权行为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上平均分担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按照责任大小确定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按份责任】不符合本司法解释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承担按份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连带责任中被侵权人只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处理方法】 被侵权人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其他连带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被侵权人不同意追加的,应当确定被侵权人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部分连带责任人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全部赔偿责任,被侵权人又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的,应当判决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人民法院判决已经确定的连带赔偿责任。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对被侵权人享有合法抗辩事由的,有权对抗被侵权人的主张。
被侵权人另行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请求重新判决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连带责任人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确定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的“各自责任大小”,应当根据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综合判断;无法判断过错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担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侵害物权,权利人既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主张权利,也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依据物权法第三十七条起诉财产损害赔偿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侵权责任,并依照第十九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数额。
第二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的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及前款所列各项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的计算,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九条 至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确定。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按十五年计算,并根据受害人的年龄、收入等因素,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受害人的被扶养人主张生活费赔偿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
第三十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等额赔偿金的计算】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除特殊情形外,一般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规定,不考虑受害人年龄、收入等因素,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多人”,为三人以上。
第三十一条 【侵权请求权人的范围】侵权请求权人包括人身或财产受到直接损害的受害人,以及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死者近亲属和支付受害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
侵权请求权人还包括生命权受侵害的死者生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但请求赔偿的数额须在死亡赔偿金范围之内。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为侵权请求权人。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为侵权请求权人。
胎儿受到伤害的,在其出生后为侵权请求权人。胎儿受到损害未出生的,其母或者父和母为侵权请求权人。
第三十二条 【间接受害人】间接受害人,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因而使其人身权益间接受到损害的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的侵权请求权是独立的请求权,可以与直接受害人一并提起诉讼,也可以独立提起侵权诉讼。
第三十三条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责任】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相关费用。
有关国家机关或者救助站、村委会等有权主张对没有近亲属的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追究侵权责任,但所得赔偿金应当纳入社会福利基金,或者作为村委会的公益金。
第三十四条 【侵权人死亡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死亡的,应以其遗产为限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遗产已经被继承人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在已经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对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包括对现有财产造成的损害以及侵权行为发生时已经预见或者可以预见到的可得利益损失。
第三十六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适用该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其他方式”,包括以起诉时的市场价格、裁判时的市场价格或者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市场价格计算,以及计算财产权利和财产利益损失的计算方法。
市场价格,按照损失发生时侵权行为地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受损害的财产无市场对应价格,可以采用评估等方式计算。
第三十七条 【侵害财产超过行为人行为时预期的损失的赔偿】侵害财产的侵权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其行为的预期,承担该赔偿责任显失公平,或者会使被侵权人陷入生活困境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适当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人身利益损害中的财产损失的确定】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是指侵害人格权、身份权、人格利益、身份利益以及知识产权中的精神利益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三十九条 【侵权行为禁令】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期限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请求侵权行为禁令错误,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十条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受害人因人格权、身份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因其他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胎儿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灭失或者毁损的,受害人除了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请求财产损害赔偿外,还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请求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严重精神损害的界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严重精神损害:
(一)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死亡、残疾或者重伤的;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精神型人格权或者身份权受到侵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权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或者给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
(四)因侵权人的行为使受害人遭受医学上可证明的生理或精神损伤的。
第四十二条 【名义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侵权人承担名义损害赔偿。
确定名义损害赔偿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数额不应过高。
第四十三条 【震惊损害】侵权行为致他人遭受严重人身损害,与受害人有密切联系的第三人虽未遭受身体伤害但目击损害受到惊吓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前款规定的密切联系,是指受害人与第三人之间具有密切的身份关系。
第四十四条 【公平分担损失的地位】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应当在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
确定公平分担损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第四十五条 【一次性赔偿和定期金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包括以下情形:
(一)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已经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应当一次性赔偿;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
(二)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将来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可以一次性赔偿,也可以以定期金方式赔偿。
前款规定的定期金赔偿,其范围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具费以及其他在判决确定时确定的今后发生的损失应当赔偿的项目。
第四十六条 【垫付责任】侵权责任法规定对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承担垫付责任的,垫付责任人在承担了侵权责任之后,有权向行为人追偿。
第四十七条 【过失相抵与归责原则的关系】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过失相抵,适用于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是否适用过失相抵,应当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且没有禁止适用的规定,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关于过失相抵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未成年受害人的监护人具有一般过失】侵权人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行为构成侵权责任,未成年受害人的监护人对保护未成年人也有一般过失并为损害发生的原因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但监护人具有重大过失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过失相抵的职权主义】人民法院在审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发现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减轻被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损益相抵规则】基于同一原因事实受有损害并受有利益的,其请求的赔偿金额应当扣除所受的利益。
损益相抵的适用,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人民法院调查事实的结果直接适用。
第五十一条 【受害人过错作为免责事由】在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或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受害人的故意或者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全部原因的,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二条 【第三人原因的不同类型】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对第三人原因或者第三人过错另有规定的,不适用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相当于第三人的概念。
第五十三条 【不可抗力】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行为人主张以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不可抗力对于损害的发生应当具有全部原因力。不具有全部原因力的,应当减轻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十四条 【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以不法侵害的存在为前提,该不法侵害应当以在客观上危害他人利益为标准。错误的防卫构成过失侵权。
防卫过程中故意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正当防卫人对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部分承担责任,此限度通常以不法侵害的手段和强度以及防卫权益的性质为依据。
第五十五条 【紧急避险】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依据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补偿责任。由他人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由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避险人能够证明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紧急避险而进行防卫的,防卫人不能免除责任。
第五十六条 【职务授权行为】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侵权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执行公务行为超出必要范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授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授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授权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
第五十七条 【自助行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情况紧急,来不及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对行为人的财产进行扣留,或者对行为人予以适当拘束。对于因此造成对方的损害,不承担侵权责任,但超出必要范围的除外。
第五十八条 【受害人同意】加害人对在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内造成的损害免除赔偿责任,但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情形除外。
受害人同意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表达,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从受害人的先行为中推断。
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确定,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或者习惯,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
第五十九条【意外事件】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加害人可以主张意外事件而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对受害人的损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引起意外事件的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十条 【自甘风险】受害人明知活动存在危险而自愿参加,对于损害的发生,不得请求他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活动的组织者有过错的,不在此限。
危险的范围,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自甘风险的内容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道德的,不得免除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参加或者观赏具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视为自愿承担损害后果,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但行为人违反体育运动或者管理规则,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害除外。
第六十一条 【被监护人的范围】因生理或精神原因无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老年人、植物人、连体人、智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准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第六十二条 【监护人不明的责任确定】 监护人不明确的,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
第六十三条 【夫妻离婚后的监护责任】夫妻离婚后,其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同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该方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确有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由未与该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分担部分侵权责任。
第六十四条 【委托监护的责任】 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受委托人有过错的,监护人可以在承担侵权责任后,向受委托人追偿。
第六十五条 【被监护人死亡的赔偿责任】 被监护人死亡的,不影响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被监护人死亡时有财产的,先从本人遗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六十六条 【亲友、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监护人的顺序,依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确定。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友或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被监护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依照监护协议确定的监护人,无论是否为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均应承担监护责任。
第六十七条 【病理性醉酒损害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醉酒”,不包括病理性醉酒。但行为人知道自己属于病理性醉酒仍然饮酒,醉酒导致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十八条 【用人单位的范围】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合伙组织、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第六十九条 【用人者的追偿权】用人单位、接受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劳务一方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在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中有过错的工作人员或者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进行追偿。
第七十条 【因执行工作任务和因劳务的解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因执行工作任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因劳务”,是指执行职务。
执行职务应当以用人者的授权或者明确指示为限。行为超出授权或者明确指示范围的,工作人员的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执行职务。
第七十一条 【提供劳务一方工伤事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段规定的相应责任,包括下列情形:
(一)接受劳务一方因过错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二)提供劳务一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自己损害的,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害后果;
(三)对提供劳务一方受到的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接受劳务和提供劳务的双方均有过错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双方根据各自的过错确定赔偿责任。
第七十二条 【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认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由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三条 【其他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或者侵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民事权益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七十四条 【破坏性计算机程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七十五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所称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依照其提供的服务形式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的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包括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作品的网络内容提供者。
第七十六条 【被侵权人的通知】 被侵权人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应当采用书面通知方式。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被侵权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侵权内容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
(三)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四)被侵权人对通知书的真实性负责的承诺。
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视为未发出有效通知,不发生通知的后果。
第七十七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符合前条规定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者予以屏蔽,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内容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内容的网络用户。
被侵权人主张屏蔽或者断开链接为必要措施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被侵权人不提供担保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不采取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的必要措施。
网络用户的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将通知的内容在信息网络上公告。
第七十八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停止服务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根据被侵权人的通知,或者自行对多次警告但仍然在网络上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用户,采取停止服务的必要措施。
第七十九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范围】被侵权人的通知所述侵权行为属实,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删除、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损害的扩大部分,以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的时间为准,其后发生的损害,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八十条 【反通知权利】网络用户接到网络服务提供者转送的通知书后,认为其提供的内容未侵犯“被侵权人”权利的,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书面反通知,要求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取消屏蔽、恢复与被断开链接的内容。
前款所称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恢复的内容、名称和网络地址;
(三)不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四)反通知发送人承诺对反通知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十一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反通知的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网络用户的书面反通知后,应当及时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取消屏蔽,或者恢复与被断开的内容的链接,同时将网络用户的反通知转送通知发送人。
发送通知的“被侵权人”不得再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或者断开链接等措施。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十二条 【采取屏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损害的反通知】因被侵权人主张采取屏蔽等措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民事权益损害的,其他网络用户有权提出反通知。反通知的要求和后果,适用本司法解释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一条规定。
第八十三条 【通知发送人的赔偿责任】通知发送人发出通知不当,网络服务提供者据此采取删除、屏蔽或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络用户以及其他网络用户造成损失的,通知发送人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四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的判断标准】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知道”,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网络用户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存在。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被诉的侵权内容主动进行选择、整理、分类;
(二)被诉的侵权行为的内容明显违法,并置于首页或其他可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明显所见的位置。
第八十五条 【必要措施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的必要措施,应根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形式以及阻止侵权后果的适当性进行判断,不以权利人的主张为依据,必要措施的采取不应对合法信息的传播造成阻碍。
第八十六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权利人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法院可以追加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也可以直接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超出自己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有权向网络用户追偿。
第八十七条 【其他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超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组织者范围的其他民事主体,未对他人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赔偿责任。
第八十八条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确定】 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依据以下标准综合认定:
(一)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获得利益;
(二)风险或损害行为的来源及强度;
(三)安全保障义务人控制、防范危险或损害的能力;
(四)受害人参加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的具体情形。
第八十九条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行为人善尽安全保障义务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即可以认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被侵权人的损害之间具有间接因果关系。
第九十条 【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不享有追偿权】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为直接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在直接责任人能够承担侵权责任时,自己不承担侵权责任。在直接责任人不能够承担赔偿责任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予以确定。
第九十一条 【停车场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判断停车场对于在停车场范围内的他人受到损害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参照本司法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的条件认定,但标准应当适当降低。
第九十二条 【教育机构责任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推定教育机构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损害有过错的,教育机构可以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违反教育、管理职责的过错。能够推翻该过错推定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能够证明教育机构未尽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认定教育机构对造成损害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教育、管理存在过错。
在通常情形下,学校如果善尽教育、管理职责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的,可以认定违反教育、管理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九十三条 【未成年学生在学校伤害他人的责任】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致他人人身损害,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九十四条 【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规定,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不享有对直接侵权人的追偿权。
第九十五条 【产品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五章规定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动产。
下列用于销售的物,视为产品:
(一)导线输送的电能,以及利用管道输送的油品、燃气、热能、水;
(二)计算机软件和类似的电子产品;
(三)用于销售的微生物制品、动植物制品、基因工程制品、人类血液制品。
建筑物和其他不动产,不属于产品。但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和设备等,属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章的规定。
第九十六条 【产品责任中的损害】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损害”,既包括缺陷产品造成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损害,也包括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
受害人在起诉缺陷产品造成自己人身、财产损害的同时,一并起诉缺陷产品本身损害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第九十七条 【同时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承担】被侵权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起诉,但同时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调查清楚事实之后,直接确定应当负有最终责任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判决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判决执行中按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主张中间责任和最终责任。
第九十八条 【产品责任的分担】数人生产的同类产品因缺陷造成损害,不能确定致害产品的生产者的,应当按照各自产品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按份承担侵权责任。
第九十九条 【产品缺陷的界定及类型】产品缺陷是指由于制造、设计中的原因或者警示说明不充分、未尽召回警示义务而导致产品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包括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说明缺陷和跟踪观察缺陷。
警示说明充分的标准,是产品存在合理性危险,但按照产品的警示说明使用,该危险就不会发生。
未尽召回警示义务的跟踪观察缺陷,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认定。
第一百条 【第三人的解释】产品的零部件提供者或者原材料提供者,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其他第三人”;但产品的零部件、原材料对于产品的构成具有独立性,与产品具有重大关联,以及有其他特别情形的,可以将零部件提供者或者原材料提供者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生产者”。
第一百零一条 【被侵权人有权向第三人行使赔偿请求权】 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过错导致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生产者、销售者不能承担赔偿责任,因而无法向第三人追偿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起诉第三人,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产品生产者主张对缺陷产品造成损害免除责任的,应当依照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确定。
第一百零三条 【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应当在赔偿实际损失之外,在不超过实际损失的三倍以下,根据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以及实际损害的情形等因素酌定。
第一百零四条 【机动车的范围】 认定机动车,应当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三项规定。
时速低于20公里的动力车,不认为是机动车。
第一百零五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与有过失】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双方都有过失,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适当减轻责任的,机动车一方应当在按照其过错程度确定的赔偿责任之上,再增加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六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优者危险负担】机动车一方无过失,因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失造成自己损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赔偿责任的,应当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过失程度,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第一百零七条 【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损害,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解释为受害人故意引起损害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 【出租、出借机动车的所有人的过错认定】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是指出租、出借机动车的所有人怠于审查承租人、借用人的驾驶资质,或者明知承租人、借用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宜驾驶机动车,或者隐瞒、未告知机动车存在故障等。
第一百零九条 【机动车使用人的连带责任】机动车使用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属于连带责任。
机动车所有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机动车所有人应当与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机动车使用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机动车使用人在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机动车所有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机动车使用人和机动车所有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机动车所有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机动车所有人向机动车使用人追偿。
第一百一十条 【带驾驶员租赁】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出租机动车,为光车出租。
带驾驶员出租机动车,因驾驶员的过失导致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自己损害或者他人损害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机动车使用人的过失造成机动车驾驶人损害或他人损害的,使用人承担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应当予以赔偿。机动车驾驶人有过失,机动车使用人也有过失的,由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一十一条 【买卖机动车未过户亦未强制保险的赔偿责任】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该机动车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受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范围内,与原所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 【拼装车与报废车的多次转让】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非法转让拼装车或者报废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出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得以任何理由主张免除或者减轻责任。
拼装车或者报废车被多次转让,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由全部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 【报废车的强制保险责任】机动车距规定的报废期限不足一年的,机动车所有人投保短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保险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保险公司在短期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在短期强制保险期间外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 【盗抢机动车侵权中机动车所有人未参加强制保险的赔偿】盗窃、抢劫、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逃逸无法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可以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一百一十五条 【受雇人驾驶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驾驶人因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因劳务驾驶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或者第三十五条规定,由机动车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有过错的驾驶人追偿。
驾驶人非因执行工作任务或者非因劳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驾驶人应当负全部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不承担责任。
第一百一十六条 【修理、保管、出质的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机动车在送交修理、委托保管或者出质期间,承修人、保管人或者质权人擅自驾驶该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承修人、保管人或者质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一十七条 【融资租赁的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的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承租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一十八条 【分期付款或者所有权保留的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分期付款买卖或者约定所有权保留的机动车由受让人占有后,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受让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一十九条 【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造成损害的责任人】未经许可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条 【机动车碰撞造成第三人损害】机动车碰撞造成第三人损害,碰撞双方都有过错的,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确定责任主体,对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优先于碰撞双方之间相互的赔偿请求权。
第一百二十一条 【好意同乘】免费搭乘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搭车人人身损害的,不能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但可以适当减轻责任。
支付部分费用而搭车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搭车人人身损害的,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客运合同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并酌情予以减轻。
机动车驾驶人不知道搭车人搭车,或者明确对搭车人予以拒绝的,对于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第一百二十二条 【挂靠机动车的损害赔偿】机动车挂靠经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形,由不同的主体承担责任:
(一)个人机动车无偿挂靠企业,被挂靠企业既不享有运行利益,又不进行运行支配的,由个人承担赔偿责任;
(二)被挂靠单位收取管理费的个人机动车,被挂靠单位疏于管理致使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中,被挂靠单位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挂靠机动车的所有人不具有相应资质而接受挂靠,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被挂靠企业与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 【高速公路管理者的责任】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高速公路管理者未尽到安全防护、警示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进入高速公路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自身损害,高速公路管理者已尽到安全防护、警示等管理义务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四条 【医务人员故意造成患者损害的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故意实施违法行为造成患者损害,构成犯罪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条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由其所在医疗机构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 【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损害】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所称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患者的“损害”,包括未尽告知义务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并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和未尽告知义务侵害知情同意权两种情形,应当分别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或者第二十二条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六条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 医疗机构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怠于履行批准义务延误抢救,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七条 【医疗水平的确定】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确定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具有医疗过失,判断当时的医疗水平,可以适当考虑地区、医疗机构资质、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
第一百二十八条 【推定医疗过失的性质】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法院即可认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不得主张推翻该过错推定。
第一百二十九条 【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规则】患者的损害有可能是由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造成的,除医务人员能够提供相反证据推翻可能性证明的外,推定该诊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一百三十条 【医疗产品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缺陷医疗产品以外的其他缺陷医疗产品造成患者损害,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一百三十一条 【医疗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追究】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存在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以及血液制品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第一百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自己的医疗产品致人损害】医疗机构自己生产的制剂等医疗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患者损害的,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有过失,都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三条 【医院提供病历资料的主观性资料和客观性资料】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患者查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以及死亡病例的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病历资料。
医疗机构未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提供义务,应当适用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一百三十四条 【患者隐私权的全面保护】 未经患者同意,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得以患者为教学示范,与诊疗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门诊就诊室、检查室、手术室、住院病房,但在教学医院就诊的除外。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五条 【不必要检查的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导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或者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导致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最佳治疗方案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六条 【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七条 【医疗损害责任的赔偿责任】确定医疗损害责任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在确定医疗机构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时,应当根据过失医疗行为对损害发生的原因力确定。
第一百三十八条 【医疗损害责任鉴定】 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鉴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 【环境概念的界定及环境污染责任的请求权人】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污染者实施污染行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受害人为侵权责任请求权人,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四十条 【环境污染责任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由污染者举证证明因果关系要件的,被侵权人应当首先承担因果关系具有可能性的初步证明,未证明具有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性的,不得进行因果关系推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环境污染数人侵权行为责任份额的确定】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没有主观意思联络的,应当承担按份责任。
两个以上的污染者承担按份责任的具体比例,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造成损害的原因力确定责任份额;不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市场份额规则确定责任份额;不能通过前述方法确定责任份额的,平均分配责任份额。
第一百四十二条 【环境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及与其他法律的竞合】 环境污染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不得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免除污染者的赔偿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与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新法优先适用原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 【高度危险作业概念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高度危险作业”,是指高度危险活动和高度危险物。
第一百四十四条 【战争等情形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条所称“战争等情形”,是指武装冲突、敌对行动、国家战争或市民暴乱等情形,不包括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
第一百四十五条 【民用航空器侵权的免责事由】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确定民用航空器损害责任,应当适用《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关于免除责任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六条 【地下挖掘活动的界定】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地下挖掘活动”,是指在地表之下进行的挖掘活动,不包括该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挖坑。
第一百四十七条 【高速轨道运输工具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是指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市铁路、地下铁路、有轨电车等通过轨道运行的交通工具。游乐场所设置的供娱乐的轨道工具等,不属于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
第一百四十八条 【铁路事故责任】 因铁路行车事故,或者从列车上坠落、投掷物品,或者列车排放能量,造成他人损害的,铁路经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引起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九条 【高度危险区域的免责或减责】 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的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受害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应当免除管理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具有过失的,管理可以减轻责任。
第一百五十条 【高度危险责任的限额赔偿】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赔偿限额”,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法规性文件。
第一百五十一条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免责和减轻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关于“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的规定,是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饲养的动物造成自己损害,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损害的发生所具有的原因力确定免责或者减轻责任。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全部原因的,应当免除动物饲养人的责任;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的,应当减轻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具有过失的,不得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五十二条 【违反规定、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致害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九条确定违反管理规定饲养动物或者依照第八十条确定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的,责任人不得援引过失相抵规则减轻责任,也不得适用受害人故意或者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
第一百五十三条 【动物园的动物致害责任的减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确定动物园的动物损害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过失相抵原则,减轻动物园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五十四条 【逃逸、遗弃动物侵权的追偿与救助基金】逃逸和遗弃的动物致他人损害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责任。
逃逸或遗弃的动物被他人重新收养之后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新的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原动物所有人或管理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对于无法找到原所有人或管理人的,可以由动物管理部门设立的动物致害救助基金给予补偿;动物管理部门在补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偿。
第一百五十五条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致害责任的其他责任人】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筑物等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之外的对损害发生负有责任的第三人。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致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丧失赔偿能力,无法承担侵权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对此负有责任的“其他责任人”请求赔偿。
第一百五十六条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损害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与搁置物、悬挂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其中的任何人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责任的一方对于其他应当承担最终责任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享有追偿权。
第一百五十七条 【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的建造缺陷】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建筑物等设施因建造缺陷倒塌造成他人损害,不是因建筑单位或施工单位责任的原因造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先承担赔偿责任的,其承担责任之后,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能承担赔偿责任,其他责任人对此应当承担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其他责任人请求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外的设计单位、论证单位、勘测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等第三人。
第一百五十八条 【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的管理缺陷】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是建筑物等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管理缺陷。该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五十九条 【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认定】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加害人不明的补偿责任不适用过错责任,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确定责任。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该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一)损害发生时,证明人不在该建筑物之中;
(二)损害发生时,证明人所处建筑物位置无法实施该特定行为;
(三)证明人无法完成该行为;
(四)证明人实际没有致损之物。
第一百六十条 【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的补偿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承担的补偿责任,为按份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是指实际使用该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六十一条 【补偿责任的范围】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确定的补偿责任,以不超过被害人实际损失的50%为限。
第一百六十二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理解】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有关单位或个人”,是指堆放人、倾倒人、遗撒人,以及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于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堆放人、倾倒人或者遗撒人可以行使追偿权。
第一百六十三条 【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规则的适用】独立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责任。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六十四条 【帮工人责任规则的适用】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一百六十五条 【工伤事故责任】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损害系由劳动关系外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取得工伤保险赔偿后,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一百六十六条 【劳务派遣中的工伤事故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遭受人身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派遣的用工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六十七条 【新闻侵权】 新闻报道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承担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应当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六十八条 【专家责任】 以专业知识或者专门技能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专家,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造成委托人或者第三人损害的,可以比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能够证明没有过错的除外。
专家在执业活动中须尽高度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未能尽到高度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的,应认定专家有过错。
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共同签署法律文件或者提出专家咨询意见、作出专业决策错误,造成委托人或者第三人损害的,视为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当连带责任。
第一百六十九条 【虚假诉讼】 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通过法院确定裁判文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条关于共同侵权责任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对于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的当事人,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民事制裁。
第一百七十条 【恶意诉讼】 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无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而提起民事诉讼,致使对方在诉讼中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前款所称损失,是指恶意诉讼的被告在诉讼中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因诉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其他相关的财产损失。
造成精神利益损害的,行为人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七十一条 【恶意告发】 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无事实根据控告该他人违法犯罪或者提起刑事诉讼,使其遭受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七十二条 【滥用诉权】 故意以他人受到损害为目的,利用正当诉权提起诉讼,在诉讼中恶意追求非法诉讼目的,致使其受到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七十三条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效力】 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
侵权行为发生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前,但损害后果出现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最近更新:2013.03.27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利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等”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包括身体权、名称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债权等所有的民事权利。
宪法规定的具有人格权性质的民事权利,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二条 【侵害身体权】
侵害他人身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故意或采取违背善良风俗的方式侵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三条 【侵权债权】
行为人明知他人享有债权,故意以引诱、胁迫或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债权,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债务人明知行为人的故意,与行为人共同实施上述
侵害债权,造成财产损害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利益范围】
违反保护他人的
,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侵害下列民事利益的,应当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民事利益保护范围:
1、法律规定的具体人格权不能保护的其他人格利益;
2、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以及遗体或者遗骨等人格利益;
3、胎儿的人格利益;
4、法律规定的身份权不能保护的其他身份利益;
5、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不能保护的占有、纯粹经济利益损失等其他财产利益。
前款规定的死者的人格利益,由死者的近亲属予以保护。胎儿的人格利益受到损害,在其出生后有权就其受到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胎儿遭受损害没有出生或出生时为死体的,该损害视为对其母亲的损害。
第五条 【侵权责任法大的一般条款的补充作用】
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无法获得保护的被侵权人,得依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条 【侵权请求权的优先性】
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的执行庭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剩余财产再执行刑事判决确定的刑事责任。
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的,应当先执行民事判决确定的侵权责任。行政机关已经先执行了行政责任的,在被侵权人起诉的民事判决中,应当将行政机关列为第三人,同时确定侵权责任优先执行,行政机关应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
侵权请求权不能对抗其他债权。
第七条 【侵权特别法的效力】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且具特别意义的,应当依照该特别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规定,但不具有特别意义的,在使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时,可以作为确定侵权责任的参考。
其他法律的规定与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相冲突的,适用本法规定,其他法律的规定不再适用。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一节 归责原则
第八条 【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一)项至第(五)项、第(七)项和第(八)项所列责任方式的适用,不以行为人具有过错为要件。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和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侵权责任类型,参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适用法律,不适用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七条规定。
第九条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主张侵权责任,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行为人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或者故意违背善良风俗,具有违法性;
2、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实际损害;
3、行为人的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有意致人损害,或者明知其行为会造成损害仍实施加害行为;前款第四项规定的过失,是指行为人由于疏忽或者懈怠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
第十条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法律规定”,是指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一条。
其他法律规定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依照其规定。
第十一条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下列侵权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
1、第五章规定的产品责任;
2、第八章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
3、第九章规定的高度危险责任;
4、第十章规定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但第八十一条规定除外;
5、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事故责任。
第十二条 【无过错责任情况下加害人有过错】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能够证明侵权人对于造成损害具有过错的,不适用侵权责任法以及其他法律关于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
第二节 共同侵权与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共同侵权责任的本质特征】
侵权责任法第八条规定共同侵权行为,包括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和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
二人以上基于共同故意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为主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虽无共同故意,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针对同一个侵害目标,造成同一损害结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且其损害结果无法分割的,为客观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四条 【教唆帮助人的责任份额确定】
行为人、教唆人、帮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份额,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确定。被侵权人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
第十五条 【被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有过错的责任】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确定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为连带责任。监护人已尽到监护责任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教唆人、帮助人应当单独承担责任。
监护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责任”的范围,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比例确定。
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主张教唆、帮助人承担全部责任,教唆人、帮助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监护人追偿;也可以主张教唆人、帮助人与监护人承担连带责任;但不得主张监护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由监护人向教唆人或者帮助人追偿。
第十六条 【共同危险行为的免责】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具体侵害行为人,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叠加的共同侵权行为】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规定确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则上平均分担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按照责任大小确定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按份责任】
不符合本司法解释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确定按份责任。
第十九条 【连带责任中被侵权人只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处理方法】
被侵权人起诉部分连带责任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其他责任人作为共同被告。被侵权人不同意追加的,依照被侵权人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因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部分连带责任人丧失赔偿能力,不能赔偿全部责任,被侵权人又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的,应当判决新起诉的连带责任人承担人民法院判决已经确定的连带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另行起诉其他连带责任人,请求重新判决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 【连带责任人责任份额的确定方法】
确定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规定“各自责任大小”,应当根据各连带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大小综合判断;无法判断过错程度或原因力不可分的,平均分担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节 侵权责任方式与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侵权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
侵害物权,权利人既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主张权利,也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依据物权法第三十七条起诉财产损害赔偿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侵权责任,并依照第十九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数额。
第二十二条 【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
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的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及前款所列各项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的计算,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至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确定。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按十五年计算,并根据受害人的年龄、收入等因素,适当增加或者减少。
侵权人承担了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的,不再承担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
第二十三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等额赔偿金的计算】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不考虑受害人年龄、收入等因素,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第二十四条 【侵权请求权人的范围】
侵权请求权人包括人身或财产受到直接损害的受害人,以及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死者近亲属和支付受害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
侵权请求权人还包括生命权受侵害的死者生前依法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但请求须在死亡赔偿金范围之内。
死者的人格利益受到侵害的,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为侵权请求权人。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为侵权请求权人。
胎儿受到伤害的,在其出生后得为侵权请求权人。
第二十五条 【间接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了直接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因而使人身权益受到间接损害的受害人。
间接受害人的侵权请求权是独立的请求权,可以和其他直接受害人一并提起诉讼,也可以独立提起侵权诉讼。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时没有近亲属的,侵权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消灭。但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相关费用。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福利机构,有权对侵害没有近亲属的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追究侵权责任,但所得赔偿金应当纳入社会福利基金。
第二十七条 【侵权人死亡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死亡的,应以其遗产为限,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其遗产已经被继承人继承的,应当在已经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范围】
对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包括对现有财产造成的损害以及侵权行为发生时预见或者可以预见到的可得利益。
第二十九条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不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适用其他方式确定财产损害赔偿责任。
市场价格,按照损失发生时侵权行为地的市场价格确定;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受损害的财产无市场对应价格,可以采用评估等其他方式计算。
第三十条 【侵害财产超出行为人行为时预期的损失的赔偿】
侵害财产的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其行为的预期,承担该赔偿责任显失公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适当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人身利益损害中的财产损失的确定】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是指侵害人格权、身份权、人格利益、身份利益以及知识产权中的精神利益而造成的财产损失。
第三十二条 【侵权行为禁令】
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期限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第三十三条 【精神损害赔偿】
受害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性自主权、婚姻自主权等人格权以及
等身份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被侵权人因其他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胎儿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被侵权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永久灭失或者毁损,受害人除了可以请求财产损害赔偿外,还可以请求人格利益受到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严重精神损害】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精神损害:
1、受害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死亡、残疾或者伤害的;
2、侵害其他人格、身份权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或者给受害人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
3、因为侵权人的行为使受害人遭受医学上可证明的生理或精神损伤的。
第三十五条 【名义损害赔偿】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侵权人承担名义损害赔偿。
确定名义损害赔偿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数额不宜过高。
第三十六条 【震惊损害】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受害人可以请求加害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1、侵权行为致他人遭受实际危险,受害人虽未遭受身体伤害但因惊吓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
2、因侵权人的行为,造成与受害人密切联系的第三人受到严重精神损害的。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密切联系,是指受害人与第三人之间具有特殊的身份关系。
第三十七条 【公平分担损失的地位】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应当在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予以适用。
确定公平分担损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
第三十八条 【一次性赔偿和定期金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包括以下情形:
1、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已经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应当一次性赔偿;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
2、人民法院判决确定将来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可以一次性赔偿,也可以以定期金方式赔偿。
前款规定的定期金赔偿,其范围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具费以及其他在判决确定时确定的今后应当赔偿的项目。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三十九条 【过失相抵与归责原则的关系】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过失相抵,适用于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的侵权责任案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案件是否使用过失相抵,应当依照法律的特别规定;法律没有特别规定,且没有禁止适用规定的,受害人具有重大过失的,可以适用过失相抵的规定。
第四十条 【过失相抵的职权主义】
人民法院在审理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发现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减轻责任。
第四十一条 【损益相抵规则】
基于同一原因事实受有损害并受有利益者,其请求的赔偿金额,应扣除所受的利益。
损益相抵的适用,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依人民法院调查事实的结果直接适用。
第四十二条 【受害人过错作为免责事由】
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或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受害人过错是全部损害原因的,可以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第三人原因的不同类型】
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对第三人原因或者第三人过错另有规定的,不适用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相当于第三人的概念。
第四十四条 【不可抗力】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以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其不可抗力对于损害的发生,应当对损害的发生具有全部的原因力。不具有全部原因力的,应当减轻行为人的责任。
第四十五条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以不法侵害的存在为前提,该不法侵害应以在客观上危害他人利益为标准。
错误的防卫构成过失侵权。防卫过程中故意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正当防卫人对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部分承担责任,此限度通常以不法侵害的手段和强度以及防卫权益的性质为依据。
第四十六条 【紧急避险】
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依据公平分担损失规则在其受益范围内承担补偿责任。由他人行为引起的紧急避险,由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避险人能够证明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紧急避险而进行防卫的,防卫人不能免除责任。
第四十七条 【职务授权行为】
行为表象足以使一般人相信其行为人具有授权人授权,并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为的,为职务授权行为。职务授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行为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职务授权行为超出必要范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授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授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授权人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
第四十八条 【受害人同意】
加害人在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内免除责任,但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同意除外。
受害人同意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表达,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从受害人的先行为中推断。
受害人同意的范围可以通过受害人的明示确定,也可以依照社会一般标准或者习惯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
第四十九条 【意外事件】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适用过错责任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加害人可以主张意外事件而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第五十条 【自甘风险】
受害人明知活动存在危险而自愿参加,对于损害的发生,不得请求他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活动的组织者有过错的,不在此限。
危险的范围,以受害人先行为所可能遭受的通常危险为限。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一节 监护人责任
第五十一条 【被监护人的范围】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造成他人损害的,准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是指因生理或精神原因无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人,包括连体人、植物人、老年人、智障者等。
在确定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的监护人时,可以由被监护人与监护人约定。
第五十二条 【被监护人死亡的赔偿责任】
被监护人死亡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被监护人死亡时有财产的,先从本人遗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第五十三条 【亲友、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监护人的顺序,依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确定。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友或单位作为监护人的,被监护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的,应当依照其过错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依照监护协议确定的监护人,无论是否为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均应承担监护责任。
第二节 用人者责任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范围】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合伙、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第五十五条 【劳务派遣责任的性质】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责任与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相应责任,是连带责任,适用本司法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十六条 【用人者的追偿权】
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劳务一方在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在执行工作任务或者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中有过错的工作人员或者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进行追偿。
第五十七条 【因执行工作任务和因劳务的解释】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因执行工作任务”以及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因劳务”,是指执行职务。
执行职务应当以用人者的授权或者明确指示为限。行为超出授权或者明确指示范围的,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执行职务。
第五十八条 【提供劳务一方工伤事故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后段规定的相应责任,包括下列情形:
1、接受劳务一方因过错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2、提供劳务一方过错造成自己损害的,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害后果;
3、对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双方均有过错的,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节 网络侵权责任
第五十九条 【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自己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认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责任,由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己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所称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依照其提供的服务形式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的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包括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作品的网络内容提供商。
第六十一条 【被侵权人的通知】
被侵权人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应当采取书面通知方式,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1、被侵权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2、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侵权内容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4、被侵权人对通知书的真实性负责的承诺。
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不满足上述通知要件时,视为未发出有效通知。
第六十二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符合前条规定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或者断开与涉嫌侵权的内容的链接,并同时将通知书转送提供内容的网络用户。
被侵权人主张断开链接为必要措施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担保。被侵权人不提供担保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不采取断开链接的必要措施。
网络用户网络地址不明无法转送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将通知书的内容在信息网络上公告。
第六十三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连带责任的范围】
被侵权人的通知所述侵权行为属实,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删除该内容或者断开与该内容的链接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损害的扩大部分以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的时间为准,其后发生的损害,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四条 【反通知权利】
网络用户接到网络服务提供者转送的通知书后,认为其提供的内容未侵犯“被侵权人”权利的,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书面反通知,要求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恢复与被断开链接的内容。
前款所称的反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1、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和地址;
2、要求恢复的内容的名称和网络地址;
3、不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
4、反通知发送人承诺对反通知的真实性负责。
第六十五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反通知的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网络用户的书面反通知后,应当及时恢复被删除的内容,或者可以恢复与被断开的内容的链接,同时将网络用户的反通知转送通知发送人。
发送通知的“被侵权人”不得再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该内容或者断开与该内容的链接。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六条 【采取屏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损害的反通知】
因被侵权人主张采取屏蔽等措施,造成其他网络用户民事权益损害的,其他网络用户有权提出反通知。其反通知的要求和后果,适用本司法解释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四条规定。
第六十七条 【通知发送人的赔偿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因通知发送人发出侵权通知而采取删除内容或断开被控侵权内容链接等必要措施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网络用户造成损失的,通知发送人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的判断标准】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知道”,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侵权行为的存在。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
1、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被诉的侵权内容主动进行选择、整理、分类;
2、被诉的侵权行为的内容明显违法,并置于首页或其他可为服务提供者明显所见的位置。
第六十九条 【必要措施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所称的必要措施,应根据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形式以及阻止侵权后果的适当性进行判断,不以权利人的主张为依据,必要措施的采取不应对合法信息的传播造成阻碍。
第七十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权利人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院可以追加网络用户为共同被告,也可以直接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承担了连带责任之后,有权向侵权的网络用户进行追偿。
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各自的责任份额,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确认。
第四节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第七十一条 【其他主体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超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组织者范围的其他民事主体,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
责任。
第七十二条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确定】
判断行为人是否尽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当依据以下标准综合认定:
1、安全保障义务人是否获益;
2、风险或损害行为的来源及强度;
3、安全保障义务人控制、防范危险或损害的能力;
4、受害人参加经营活动或者社会活动的具体情形。
第七十三条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通常情形下,如果行为人善尽安全保障义务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则可以认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与被侵权人的损害之间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
第七十四条 【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不享有追偿权】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为直接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在直接责任人能够承担侵权责任的时候,自己不承担侵权责任。在直接责任人不能够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时候,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才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补充责任的范围,应当以其过错程度和行为的原因力确定补充赔偿的范围。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了相应的补充责任的,不享有对直接侵权人的补充责任。超出了自己应当承担的相应的补充责任的部分,对直接侵权人享有追偿权。
第七十五条 【停车场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
判断停车场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应当参照以下情形认定:
1、车辆所有人是否将车辆交付停车场实际控制;
2、停车场是否向车辆所有人收取费用;
3、停车场和车辆所有人是否有保管车辆的合意。
第五节 学生伤害事故
第七十六条 【教育机构责任中的过错和因果关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推定教育机构有过错的,教育机构可以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违反教育、管理职责的过错。能够推翻该过错推定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能够证明教育机构未尽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的教育、管理职责,应当认定其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存在过错。
在通常情形下,学校如善尽教育、管理、保护职责即可避免损害的发生,可以认定违反教育、管理的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
第七十七条 【未成年学生在学校伤害他人的责任】
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七十八条 【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教育机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的,不享有对直接侵权人的追偿权;超出其相应的范围承担的补充责任,对直接责任人享有追偿权。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第七十九条 【同时起诉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的责任承担】
被侵权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起诉,但同时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在调查清楚事实之后,直接确定应当负有最终责任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判决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判决执行过程中,按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主张中间责任和最终责任。
第八十条 【产品缺陷的界定及类型】
产品缺陷是指由于制造、设计中的原因或者警示说明不充分、未尽召回警示义务而导致产品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警示说明充分的标准,是产品存在合理性危险,但按照产品的警示说明使用,该危险就不会发生。
未尽召回警示义务的跟踪观察缺陷,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认定。
第八十一条 【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解释】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其他第三人,是指产品的零部件提供者或者原材料提供者等。
第八十二条 【被侵权人有权向第三人行使赔偿请求权】
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的行为导致的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在生产者、销售者不能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准许被侵权人直接向运输者、仓储者起诉,要求他们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八十三条 【产品责任的免责事由】
产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以及其他第三人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
第八十四条 【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应当在赔偿实际损害之外,另行确定不超过实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确定惩罚性赔偿金应当根据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以及实际损害的数额等因素,综合确定。
第六章 机动车
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机动车的范围】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低于时速20公里以下的动力车,不认为是机动车。
第八十六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人】
受雇人驾驶机动车造成他人损害的,雇用人承担替代责任。雇用人承担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受雇人追偿。
机动车在送交修理、委托保管或者出质期间,承修人、保管人或者质权人擅自驾驶该车辆造成他人损害的,承修人、保管人或者质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的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承租人承担侵权责任。
分期付款买卖的机动车由买方占有后,在运行中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买方承担侵权责任。
第八十七条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与有过失】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双方都有过失,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适当减轻责任的,机动车一方在按照其过错程度承担的赔偿责任之上,再增加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第八十八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中的优者危险负担】
机动车一方无过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失造成自己损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赔偿责任的,应当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间,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过失程度,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第八十九条 【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损害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扩张解释为受害人故意引起损害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 【机动车出租人、出借人的过错认定】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机动车所有人的过错,是指出租人、出借人怠于审查承租人、借用人驾驶资质,或者隐瞒或者未告知机动车故障等。
机动车使用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属于连带责任,应当适用本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九十一条 【带驾驶员租赁】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出租机动车,为光车出租。
带驾驶员的出租机动车,因驾驶员的过失导致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无论是造成自己损害还是他人损害,机动车所有人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于机动车使用人的指示过失,造成机动车驾驶人损害或他人损害的,使用人承担定作人指示过失责任,予以赔偿。机动车驾驶人有过失,机动车使用人在指示上也有过失的,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十二条 【买卖机动车未过户未强制保险的赔偿责任】
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该机动车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强制保险的,机动车的受让人与原所有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三条 【报废车的强制保险责任】
机动车距规定的报废期限不足一年的,机动车所有人投保短期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保险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保险公司在短期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在短期强制保险期间外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十四条 【盗抢机动车侵权中机动车所有人未参加强制保险的赔偿】
盗窃、抢劫、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逃逸无法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强制保险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强制保险范围内,由机动车所有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垫付抢救费用,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九十五条 【挂靠机动车的损害赔偿】
机动车挂靠经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形,由不同的主体承担责任:
1、个人机动车无偿挂靠企业,被挂靠企业既不享有运行利益,又不进行运行支配的,由个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明知或者应知挂靠经营者不具有相应资质而提供挂靠的,被挂靠企业应当与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2、被挂靠单位收取管理费的个人机动车,被挂靠单位疏于管理致使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明知挂靠机动车的所有人不具有相应资质而接受挂靠,挂靠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被挂靠企业与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十六条 【交通事故中驾驶人负全责的追偿责任】
驾驶人因执行工作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驾驶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的,应当由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其追偿。
驾驶人非因执行工作任务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驾驶人应当负全部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不承担责任。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九十七条 【医疗损害责任中的故意损害的性质】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确定医疗损害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错,主要是医疗过失。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故意实施违法行为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条规定,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由医疗机构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九十八条 【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损害】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对患者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患者的损害,包括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和未尽告知义务未造成人身损害但造成患者知情同意权损害两种情形。
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进行赔偿。
未尽告知义务,造成患者知情同意权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九条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
医疗机构按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未尽相应的告知批准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条 【医疗水平的确定】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确定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具有医疗过失,判断当时的医疗水平,必要时可以适当考虑地区、医疗机构资质、医务人员资质等因素。
第一百零一条 【推定医疗过失的性质】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法院即可认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不得主张推翻该过错推定。
第一百零二条 【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规则】
患者的损害有可能是由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造成的,除医务人员提供相反证据外,推定该诊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一百零三条 【医疗产品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缺陷医疗产品之外的医疗产品造成患者损害,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 【医疗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追究】
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存在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第一百零五条 【医疗机构自己生产的医疗产品致人损害】
医疗机构自己生产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患者损害的,无论医疗机构是否有过失,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六条 【医院提供病历资料的主观性资料和客观性资料】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患者查阅、复制的病历资料,不仅包括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还包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病历资料。
医疗机构未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提供义务,应当适用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确定侵权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患者隐私权的全面保护】
未经患者同意,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不得窥视、接触患者的身体,也不得将患者作为教学工具;未经患者同意,与诊疗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门诊就诊室、检查室、手术室、住院病房;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窥视、干涉患者的私人活动,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 【不必要检查的后果】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导致患者支出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或者因此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导致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或最佳治疗方案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 【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第一百一十条 【环境概念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第一百一十一条 【环境污染责任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缓和】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由污染者承担举证责任的因果关系要件,被侵权人应当首先承担因果关系具有可能性的初步证明,未证明具有存在因果关系可能性的,不得进行因果关系推定。
第一百一十二条 【环境污染数人侵权行为责任份额的确定】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没有主观意思联络的,应当承担按份责任。
两个以上的污染者承担按份责任的具体比例,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造成损害的原因力确定责任份额;不能确定原因力大小的,按照市场份额规则确定责任份额;不能通过前述方法确定责任份额的,平均分配责任份额。
第一百一十三条 【环境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及与其他法律的竞合】
环境污染责任中的第三人过错,不免除污染者的赔偿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与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新法优先适用原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 【高度危险作业概念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高度危险作业”,是指高度危险活动和高度危险物。
第一百一十五条 【战争等情形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条所指“战争等情形”,是指武装冲突、敌对行动、国家战争或市民暴乱等情形,不包括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
第一百一十六条 【民用航空器侵权的免责事由】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确定民用航空器损害责任,应当适用《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 【地下挖掘活动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地下挖掘活动”,是指在地表之下进行的挖掘活动,不包括该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挖坑。
第一百一十八条 【高速轨道运输工具的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的“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是指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市铁路、地下铁路、有轨电车等通过轨道运行的交通工具。游乐场所等供娱乐的轨道工具,不属于高速轨道交通运输工具。
第一百一十九条 【高度危险区域的免责或减责】
高度危险活动区域或者高度危险物存放区域的管理人,已经采取安全措施并尽到警示义务,受害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应当免除管理人的赔偿责任;受害人具有过失的,管理人可以减轻责任。
第一百二十条 【高度危险责任的限额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法律规定赔偿限额,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法规性文件。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免责和减轻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的规定,是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饲养的动物造成自己损害,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损害的发生所具有的原因力确定免责或者减轻责任。如果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全部原因,应当免除动物饲养人的责任;如果被侵权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是损害发生的共同原因,则应当减轻责任。
被侵权人具有过失的,不得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二条 【违反规定、禁止饲养的危险动物致害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九条确定违规饲养动物、第八十条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责任人不得援引过失相抵规则减轻责任,也不得适用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
第一百二十三条 【动物园的动物致害责任的减轻】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确定动物园的动物损害责任,应当适用过错推定。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的,应当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减轻动物园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四条 【逃逸、遗弃动物侵权的追偿与救助基金】
对逃逸和遗弃的动物致害,适用无过错责任。
逃逸或遗弃的动物被他人重新收养之后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新的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原动物所有人或管理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对于无法找到原所有人或管理人的,可以由动物管理部门设立的动物致害救助基金给予补偿;动物管理部门在补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偿。
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致害责任的其他责任人】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筑物等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之外的,对损害发生负有责任的第三人。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致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丧失赔偿能力,无法承担侵权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对此负有责任的“其他责任人”请求赔偿。
第一百二十六条 【建筑物等设施及其悬挂物搁置物损害责任人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与搁置物、悬挂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其中的任何人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责任的一方对于其他应当承担最终责任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享有追偿权。
第一百二十七条 【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的建造缺陷】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建筑物等设施因建造缺陷倒塌造成他人损害,不是因建筑单位或施工单位责任造成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先承担赔偿责任的,其承担责任之后,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没有能力承担侵权责任,其他责任人对此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被侵权人可以直接向其他责任人请求承担赔偿责任。
该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外的设计单位、勘测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等第三人。
第一百二十八条 【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责任的管理缺陷】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是建筑物等设施倒塌致人损害的管理缺陷。该款规定的其他责任人,是指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因管理缺陷致使建筑物等设施倒塌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担责任的,依照本司法解释前条第一款的规定承担责任。
第一百二十九条 【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的加害人不明的补偿责任的适用】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加害人不明的补偿责任,不是过错责任,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确定。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该条规定的“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1、损害发生时,证明人不在该建筑物之中;
2、损害发生时,证明人所处建筑物位置无法实施该特定行为;
3、证明人无法完成该行为;
4、证明人实际没有致损之物。
第一百三十条 【建筑物抛掷物、坠落物损害责任的补偿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承担的补偿责任,为按份责任,而不是连带责任。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是指实际使用该建筑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三十一条 【补偿责任的范围】
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确定的补偿责任,以不超过被害人实际损失的50%为限。
第一百三十二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理解】
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有关单位或个人”,是指堆放人、倾倒人、遗撒人,以及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职责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对于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堆放人、倾倒人或者遗撒人可以行使追偿权。
第十二章 适用效力
第一百三十四条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效力】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起诉到人民法院的一审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前起诉的一审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除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适用当时的法律即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民法通则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确定责任。
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起诉,已经经过一审裁决进入二审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二审审理时侵权责任法已经实施的,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确定侵权责任,不能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人民法院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即使进行再审,也不得适用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仍然适用民法通则裁判。
第十三章 其他规定
第一百三十五条 【定做人指示过失责任规则的适用】
独立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责任。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一百三十六条 【帮工人责任规则的适用】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一百三十七条 【工伤事故责任】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损害系由劳动关系外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依法应当参加
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一百三十八条 【劳务派遣中的工伤事故责任】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遭受人身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接受派遣的用工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三十九条 【新闻侵权】
新闻报道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承担侵权责任。
人民法院审理新闻侵权案件,应当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四十条 【专家责任】
以专业知识或者专门技能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专家,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操作规程,造成委托人或者第三人损害的,可以比照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能够证明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一条 【保险与侵权责任的关系】
受害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因自己行使保险请求权而消灭。保险人不得为自己的利益向造成
所保的风险发生的行为人请求赔偿。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四十二条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
在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受害人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身、财产和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百四十三条 【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确定刑事被告人的侵权责任,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进行。
第一百四十四条 【相应责任的理解】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相应”的责任,除第三十五条规定之外,是指侵权人应当承担的与其过错程度及其行为的原因力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以上就是
的小编整理的有关“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全文”的详细内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损害系由劳动关系外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更多法律疑问,欢迎咨询本网站在线律师。
(编辑:小思)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相关法条
《侵权责任法》第35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11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13条规定:“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赔偿权利人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14条规定:“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一、归纳与比较
(一)《侵权责任法》第35条规定可归纳为:
1、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时,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
2、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则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双方根据各自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9条及第11条规定可归纳为:
1、雇主责任为无过错责任,雇员无论是自身遭受损害还是致人损害,雇主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雇主的追偿权: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后,可以向雇员追偿;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雇员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三)《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3条及第14条规定可归纳为:
1、被帮工人适用无过错责任,在无偿帮工中,无论是被帮工人自身遭受损害还是致人损害,被帮工人都应承担赔偿责任。
2、免责事由,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可以不承担责任。
3、在致人损害的情况下,如果帮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应与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
仅从法条来看,关于雇佣关系、无偿帮工关系与个人劳务关系的法律规定似乎是明确的,不会产生冲突。但实践中,无论雇佣还是帮工,都是提供劳务的过程,劳务关系实际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三者又无具体的法律定义。因此,对于《侵权责任法》第35条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雇主、雇员责任及与义务帮工条款的冲突与适用极易产生争议。
二、个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无偿帮工关系的竞合
这三种法律关系虽然侧重点不同,影射的范围有所区别,但对于发生在自然人之间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劳务,三者之间竞合十分明显。雇佣关系与无偿帮工关系之间,根据是否支付对价,容易区分。
但对于《侵权责任法》第35条规定的个人劳务关系,因其未明确是无偿抑或有偿提供劳务情形,因此个人劳务关系,既可是个人之间的雇佣关系也可能是无偿帮工关系。
三、个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无偿帮工关系的冲突
(一)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侵权责任法》属于后法,无疑优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适用。
(二)法律位阶冲突。法律位阶作为一种规制法律内部秩序的制度,在发生冲突时,一般适用上位阶法优于下位阶法的原则,但司法解释并无明确位阶,其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到底如何适用并无明确法律规范。
(三)可实施性冲突。关于雇佣关系与无偿帮工关系的归责原则较为细化,可实施性较强;但《侵权责任法》中接受劳务方承担了无过错责任,该条无法规范提供劳务者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如何处理。
四、发生冲突时如何适用
(一)个人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发生竞合时的处理:
对于致人损害的情形,对比《侵权责任法》第35条与《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一般情形下均应由接受劳务一方(或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但《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未考虑到提供劳务一方的主观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责任承担,此时应优先适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9条之规定,否则雇员因故意或者在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由雇主承担全部责任则不符合公平原则。
对于提供劳务者(或雇员)自身遭受损害的情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1条规定是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5条则规定了过错责任,从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角度分析,显然后者能更全面的衡平双方的利益冲突。
(二)无偿帮工关系与个人劳务关系竞合时的处理: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3条和第14条既规定了通常情形下被帮工人的无过错责任,也规定了免责情形以及帮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此时应与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除此之外,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仍可以在收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等。
相比《侵权责任法》第35条而言,这些规定具体可行,综合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审判实践中,遇到帮工人责任的案件,仍应适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上述规定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