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开过研讨会。
会中讨论的是一个叫刘招华的人。得出的结论是刘招华是这样的样板——
刘招华,中国大陆首个使用新工艺合成高纯度冰毒的大毒枭。在警方眼里他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化学天才;在制毒贩毒吸毒圈他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在母亲眼里他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在三个老婆眼里他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在子女眼里他是一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冷血父亲。
有人曾把刘招华形容为中国现实版「绝命毒师」,对此说法业内人士嗤之以鼻,因为无论是制毒工艺(包括冰毒品质),还是生产规模,即使拥有主角光环的老白都比刘招华差几个档次。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制毒分子(包括高学历教授级别的制毒分子)采用的是刘招华的方法,因为他们也许有那个知识,但是没有那工艺技术水平。警方也认为刘招华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化学天才。
就传奇性来说,当年参加过抓捕刘招华的警察直言就电视剧老白的那些经历比刘招华真实的经历差远了,毕竟刘招华曾经有当过武警与法警的经历,熟悉警方具体办案的方式方法。从影响力来说,老白更是跟刘招华没法比,现实中的墨西哥传奇大毒枭矮子古兹曼2002年刚出狱就立刻派出马仔多方打探二次逃亡中刘招华的下落,以寻求合作。刘招华凭一己之力,影响并害惨了多个行业,2008年6月1日我国《禁毒法》实施,此时的刘招华正在上诉,寻求免于一死。禁毒法中专门规定了易制毒品,由于刘招华的原因,在我国直接吧苯丙酮(苄基丙酮)当成第一严查的易制毒品,所有的宣传册苯丙酮取代了麻黄碱的位置排在第一位。而最常见的盐酸也列入了制毒物品,直到现在很多企业工厂、科研机构、大学、中学用盐酸都要报备。
从制备冰毒毒师的角度考察,刘招华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
)。
从总量来说,他自称在宁夏的工厂制造了31吨冰毒;
从冰毒品质上来说,以前的冰毒在他的冰毒面前只能称之为“一坨屎”;
从转化率来说他号称转化率达到了90%;
从日产量来说,他一天能轻松的结晶出1000000克的冰毒也就是一吨,如果能卖得动,一天五吨也不是问题。
如此高的产能,如此高的转化率,毒品品质还很好,并且生产过程非常环保无污染,甚至比一些制药的工厂还环保,很多顶级化学化工专家学者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认为刘招华在吹牛,在怀疑的同时也对刘招华所谓的化学合成与连续结晶一体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上面的盐选专栏里有专门介绍刘招华,应该是目前最详细的,最专业的一篇文章。
特别指出的是:刘招华死前,我国的禁毒法中关于冰毒的描述是甲基苯丙胺
括号中的冰毒两个字跟刑法中表述是不同的。可以说这个表述就是跟刘招华的辩护有关。
罗伯特·汉森的间谍活动暴露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位专家仔细研究了汉森的间谍行为,认为汉森堪称一位“间谍大师”:“说他不是一个间谍大师的人,都是些不了解他行为的人。不知道他其实有多聪明。”
在间谍活动中,卧底间谍必须听从情报官的指挥,这是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这和球星听从教练指挥、演员听从导演指挥是一个道理。
如果出现反例,那就是出了王者。
汉森就是这么一个王者。
罗伯特·汉森本是联邦调查局(FBI)的特工,他在FBI工作了25年,后来的一大半时间却是在给克格勃当卧底。
从1985年至2001年,他给克格勃干了16年,出卖了3个潜伏在苏联的美国重要间谍,其中2个被处以死刑。出卖了数千份机密文件,这些文件足足刻了27张磁盘。
他案发被捕后,负责案件起诉的美国司法部检察长办公室在报告中写道:“汉森是特工中的平庸之辈。”
但是,有专业人士对这个评价很不认可。汉森原来的上司、FBI特工督察大卫·梅杰在仔细研究了汉森的间谍行为后,认为汉森堪称一位“间谍大师”。他反驳道:“说他不是一个间谍大师的人,都是些不了解他行为的人。不知道他其实有多聪明。”
是的,从专业角度看,汉森配得上“间谍大师”的称号。他的活动手法十分高明,颠覆了间谍游戏中卧底与情报官指挥与服从的基本规则。
谁听谁的,这不仅仅是谁比谁高明的问题,更是地位造成的权力服从关系。间谍只是势单力薄的一个人,情报官则是国家机器的代表,他身后是掌握着丰富资源、拥有特殊权力、无所不用其极的间谍情报机关。这是胳膊与大腿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一个常识。
但是,汉森颠覆了这个常识。他给苏联当间谍的十多年里,在间谍与情报官之间创造了一种新型关系。
大卫·梅杰分析道:“他从不让苏联人操纵他,因为他知道他们会犯什么错误。”
汉森在FBI工作的头些年,大体上还是安分的。但是由于仕途不顺,他的不满情绪在心里暗暗淤积。干到第9个年头的时候,饱受冷落而积累的怨气使他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汉森在FBI的工作就是监视苏联克格勃的情报活动,他对克格勃一些人员的情况十分熟悉。他暗地里与克格勃驻华盛顿站的情报官建立起秘密联系,成了苏联人在FBI的卧底。
他是主动投靠的。他的出场,就十分与众不同。
1985年他决定投靠克格勃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自己挑个教练。
这真是别开生面。按通常的规则,间谍由哪个情报官指挥,一律是情报机构决定的,哪里有间谍说话的份儿。况且你还是主动投靠,两眼一抹黑找上人家的门,碰上谁是谁,人家看得上,愿意出钱买你的情报,已经很不错了。这历来是一个买方市场。
汉森却不。
汉森利用在FBI里的工作便利,早就把克格勃驻华盛顿站的官员挨个研究了个透。
他选中了一个人:克格勃驻华盛顿站副站长——契尔卡申。
汉森给这位副站长写了一封信,信写得是相当有派。信中写道:“如果不是有资料表明你在那个组织中享有威望,我是不会与你联络的。”
瞧瞧!人家这口气!我选中你,是看得起你!你多荣幸啊!
汉森选择契尔卡申,除了他信中写的“威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发现这位副站长能够绕过一系列管理层,直通克格勃最高首脑。这样有利于把知情者控制在最小范围。知情范围对于一个潜伏间谍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投靠信如何才能安全送到副站长的手中,这个环节也很能看出投靠者的专业素养。
直接找到契尔卡申交给他,或者直接寄给他,都是找死。汉森深知FBI对克格勃副站长这样的重点人物的监控是多么严密。
汉森在信的外面套了两层信封。在外层信封上,他写的收信人是克格勃驻华盛顿站的一位低级官员。汉森清楚,这个人不在FBI的重点监控名单上,对他的往来信件,FBI只是拍照存档,不会拆开检查。在内层信封上,汉森写道:“勿拆,速交契尔卡申亲启”。他了解克格勃的规矩,下级官员绝对不敢擅自拆开这种信件。
投靠信顺利送到了契尔卡申手里。
后来的事实表明,契尔卡申确实应该感到荣幸。汉森给他提供的情报,真是价值连城。手中能有这样一个王牌间谍,是多少情报官奋斗终生而得不到的,仅仅努力没有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契尔卡申的情报官生涯因此而熠熠生辉,他有了傲视群僚的资本。
更让他对汉森刮目相看的是,手里养着这样一个重量级的间谍,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种极为内幕的宝贵情报,他作为情报官,居然不用特别劳神,本该是教练忙活的各种事情,都让这个球员操持得妥妥帖帖了。
诸如:
情报官与间谍的联络方式;
接头暗号;
情报交接地点;
各种安全措施;
……等等,汉森都一样一样安排得十分严谨周密。
契尔卡申在接到汉森的第一封信,确认了这个人的价值与诚意后,回信说:我们在外面选个地方会面吧。
汉森回信说:“我不打算在外面东跑西颠,穿着西装,灰头土脸的。”其实他更有安全上的考虑。
汉森在给克格勃提供情报的16年间,一直拒绝与克格勃的情报官见面,坚持只使用无人交接点,进行情报和经费的传递。
克格勃情报官很想一睹这位本尊的真容,弄清他的庐山真面目。但是,这类要求一直遭到汉森的拒绝和各种防范。克格勃权衡利弊得失后,放弃了这个努力。
克格勃又建议,给你提供一套无线电收发报机,还有别的专业谍报工具,我们负责给你提供专业训练。
汉森又一口回绝了:傻瓜才用这些!
汉森十分精通FBI反间谍工作的套路。一旦用了这些间谍器材,很快就会被FBI的监控系统发现。而且被发现以后,这些累赘就成了铁的证据,想抵赖都抵赖不掉。
那怎么联系呢?
契尔卡申说:你来找我们。
汉森说:不,你来找我。
不过,不是找他本人,而是找他选定的无人交接点。
契尔卡申提出了克格勃选定的无人交接点,还有具体的联络方法等等建议。汉森都给一一否定了。
契尔卡申感受到了汉森身上具有强烈的控制欲。
既然他有主意,看着又挺在行,措施也靠谱,索性就听他的罢。保护他的积极性更重要,只要能安全地拿到情报就可以。
在此后的岁月里,克格勃官员一直都尽可能地迎合与满足汉森的这种控制欲。
汉森选择的无人交接点在一个公园的人行桥下,公园位于弗吉尼亚北部的一个小镇。
契尔卡申用挑剔的专业眼光审查之后,认为这个交接点选得相当不错。它僻静,隐蔽,毫不引人注目,不易被干扰。同时,它又没有僻静到一个俄国人出现在那儿会引起怀疑的程度。
汉森说,我讲的联络时间,在月份、日期和钟点上,我都加6,你们再减6,就是实际时间。
汉森规定的联络程序,也很让行家称道。
第一步,汉森把情报放入无人交接点。
第二步,汉森在公园入口附近人行横道的标志牌上留下暗号:一块垂直粘贴的白色胶带,表示情报已放入无人交接点(看来美国环卫工人不大勤快)。
第三步。俄国人在约定时间来到公园,先查看暗号,再取走情报,放入酬金等物品,留下新的暗号:一块水平粘贴的白色胶带。随即返回。
第四步,汉森再来到公园,查看暗号后,取走俄国人放入的东西。再留下垂直粘贴的胶带,表明货已取走,然后离去。
好像没有什么。细细琢磨汉森还有点儿傻,自己跑那么多趟,俄国人只跑一趟就搞定了。
这,正是他的老到之处。他要尽量减少俄国人的行动次数。俄国情报官员都在FBI的监视之下,外出活动风险很大。而汉森自己看上去只是个普通的美国人,无人注意,安全得多。
汉森就这样又当教练又当球员,自己指挥自己,一口气给俄国人干了16年。
16年里,汉森只用代号和化名与克格勃联系。
汉森十分清楚,暴露的间谍大都是被内部的卧底出卖的,这几乎是个规律。他知道克格勃内部肯定隐藏有CIA和FBI的卧底。如果自己的真实姓名让克格勃掌握了,离死就不远了。
经营一个间谍数十年,却连他的真实身份都没有搞清楚,总让人心里不踏实。
契尔卡申和后来接任的克格勃官员,一直想方设法搜集研究汉森的真实身份。但是,16年里,他们只获得了汉森通电话时的一次录音,还有汉森在一个文件袋上留下的指纹。此外一无所获。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不知道他的本尊容颜。
直到2001年2月汉森被捕,契尔卡申才从报纸上第一次知道了这个老朋友的真实姓名,第一次看到了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老朋友的照片。这时,汉森已经是声名远播的新闻人物了。
契尔卡申从媒体披露的材料中,对汉森强烈的控制欲究竟从何而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汉森的父亲是个警察,把职业习惯带到了家里,对待孩子极为粗暴,管束严厉。早年的经历对汉森影响深远。工作之后,汉森很不合群,没有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从未担任过管理职务,饱受冷落。这一切的逆反作用,激起他内心强烈的表现欲和控制欲。
当间谍,当一个自己指挥自己的间谍,让对方情报官围着自己的指挥棒转,以此弥补工作中不受重视的失落,满足内心掌握控制权的渴求。汉森的强烈欲望在这里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这也解释了契尔卡申的另一个疑问,汉森在当间谍的十多年里,没有表现出对金钱的强烈欲望。从案发后报纸披露的情况看,汉森虽然得到了不菲的报酬,但是他的生活仍然相当简朴。
汉森机关算尽,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他是怎么被发现的,有多种说法。有的说FBI发现一起间谍案件被泄露给了俄国人,因此起了疑心;有的说苏联解体后一个退休的克格勃高官出卖了他;还有人说是克格勃支付给汉森巨额酬金的财务账目泄露,导致了他的暴露。
这些说法都遭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否认。
这些说法确实都不能轻信。
如何发现间谍,是反间谍工作中最隐秘的环节,掌握真实情况的反间谍机构绝对不会轻易外传。知道的,绝不会说。说出来的,多是烟幕。
2002年,汉森被美国联邦法院判处终身监禁,不得保释。在余生漫长的囚徒生涯中,汉森强烈的控制欲如何满足,将是他要面对的一个痛苦问题。如果他听到了原来上司对他“间谍大师”的评价,也许会感到一丝安慰吧。
刘招华,中国大陆首个使用新工艺合成高纯度冰毒的大毒枭。
在警方眼里他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化学天才;
在制毒贩毒吸毒圈他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
在母亲眼里他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在三个老婆眼里他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在子女眼里他是一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冷血父亲。
有人曾把刘招华形容为中国现实版「绝命毒师」,对此说法业内人士嗤之以鼻,因为无论是制毒工艺(包括冰毒品质),还是生产规模,即使拥有主角光环的老白都比刘招华差几个档次。
事实上,直到现在全球也没有一个制毒师,包括一些教授级别的化工化学专业人士,都没能合成出刘招华生产的冰毒品质(纯度、结晶、品相),他们理论方面可能没问题,但工艺技术做不到。
从影响力来说,虚构的老白更没法比,刘招华在全球贩毒制毒圈子都非常有名,墨西哥大毒枭「矮子」古兹曼 2002 年刚出狱,就立刻派出马仔多方打探正在逃亡的刘招华的下落,想重金寻求合作(详情见专栏墨西哥「矮子」古兹曼一文)。
从人生经历来说,刘招华也比影视剧中的老白更具传奇色彩。当过兵,做过法警,立过功,受过表彰,在职期间是每任领导都想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如果不从事制毒贩毒,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最黑暗的路。
当然,从社会危害程度来说,刘招华也更胜一筹,他制备了数十吨冰毒,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凭一己之力影响中国多个行业的行为规范,例如一些企业工厂、科研机构、学校等使用盐酸都需要先报备。
大多数人认识刘招华,来源于他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段视频言论:「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这原本只是为自己制毒贩毒行为的一种狡辩手段,却不想在网上曝光之后,「感动」了很多无脑之人,他们称刘招华为「爱国」大毒枭,国家不应该惩罚这种人才,可以另作他用。
实际上,这段冠冕堂皇的话并不是刘招华的原创,最早出自金三角大毒枭坤沙:「西方人当年如何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今天我就要如何还过去!我没有往中国贩卖过一克毒品……」
话说得很理直气壮,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因为坤沙与我国云南平远街的毒贩相互勾结,将旗下制毒工厂的四号海洛因源源不断的走私入境,导致毒品在中国再次大规模泛滥。
1966 年 12 月 20 日,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一户贫困人家,那天他父母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家里又添丁了,忧的是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这让原本就艰难的日子更加难熬。
刘招华上面还有大姐刘月清、大哥刘招福、二哥刘招禄、二姐刘月春,作为家庭最小的孩子,他并没有获得过多宠爱,在那个普遍吃不饱饭的苦难年代,不饿死就已经谢天谢地。
原生家庭的贫困痛入骨髓,这是刘招华与后来的合作伙伴大毒枭陈炳锡的第一个共识,因此两人对财富都有一种变态的追求,永远欲壑难填,为了赚大钱,对法律没有任何敬畏之心。
两人第二个共识是信佛,刘招华一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当地普遍信佛),9 岁那年他还为病重的母亲吃了 3 年斋饭。之后,刘招华就和陈炳锡一样,有了到一个新地方就找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
两人第三个共识是非常迷信,极度相信风水、宿命之类的说法,特别是刘招华。有算命先生给他看过,说其五行缺木,于是在逃亡生涯中他给自己取的假名里都必须含有「木」,例如陈桂森、刘林森、刘森、李森青、李青森……
刘招华 12 岁那年,父亲病逝,养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母亲一人身上。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为家里日夜操劳,身体越来越消瘦,于是就有了辍学回家帮忙的念头。
母亲得知刘招华有辍学想法后,第一时间拒绝了,在她眼里,小儿子聪明又好学,是一颗读书的好苗子,不能因此而浪费人生,自己再苦再累,也会送其读书,将来好出人头地。
刘招华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在数理化方面,尤其是化学有着过人的天赋,在 1979 年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中曾获得过二等级。但他最终还是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在 17 岁那年,见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主动辍学了。
辍学后,刘招华跟着大哥刘招福学修汽车,但几个月后,他忍受不了大哥的暴躁脾气,决定另谋出路。恰好此时,一年一度的征兵活动在当地开始了,他立马跑去报名。
当时刘招华的年龄并没有达标,于是在报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出生日期谎报为 1965 年 3 月 5 日(为了参军、工作,改出生年龄在当时非常普遍),最终通过审核,成为武警福州边防支队一名士兵。
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刘招华表现非常积极,是领导眼里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所以 2 年后,他获得前往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成为老家唯一提干的士兵。
1988 年,刘招华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任正排职干事,期间还代理司务长。这一年,他结识了三个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第一位是被上级派去看护和保卫的台湾人陈道中,据说曾担任过台北地检署副署长,他非常欣赏刘招华出身贫寒却有着一颗做大事的野心,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彻底敞开心扉,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偶然的一次聊天,陈道中了解到刘招华对化学很有见解,于是谈到台湾正流行一种新型化学毒品——冰毒。他从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滥用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讲起,跟刘招华上了一趟生动的冰毒启蒙课。
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冰毒毒品的概念,台湾地区虽然已经有泛滥的趋势,但法律并没有跟上,直到两年后,即 1990 年,才被台湾当局列入管制毒品,并加大打击力度。
这是刘招华第一次听说冰毒,看到跟自己喜欢的化学有关,兴趣一下就提上来了,追着问了一些问题。陈道中见小伙子如此好学,推荐了几本化学相关的书籍和甲基苯丙胺的一些资料。
一段时间之后,陈道中弄来 100 克麻黄碱(冰毒原材料)给刘招华,让他试试能不能合成出甲基苯丙胺(冰毒)。刘招华没有让他失望,仅凭之前看的化学书本知识,在一家宾馆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成功合成出来了。
刘招华当时采用的合成路线如上图,用麻黄碱跟醋酸酐进行反应生成甲基苯丙胺,然后跟醋酸生成醋酸甲基苯丙胺。这是冰毒最早期的制作方法,外观、品质都一般,用现在毒品圈里的黑话来说,就是一砣屎。
这批麻黄碱,刘招华总共合成出了五十克左右的甲基苯丙胺(冰毒),事后他全部给了陈道中,并没有从中获利。刘招华享受的是化学合成的美妙,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国最早缴获冰毒的官方记录是在 1991 年,这意味着刘招华很有可能是中国大陆合成甲基苯丙胺(冰毒)第一人。罪恶的种子或许就是此刻在他心中生根,但发芽还得过几年。
第二位是一名叫陈文印的社会人士,他没有正经工作,每天就是游手好闲琢磨着如何赚大钱。此时的刘招华与他只能算是点头之交,但几年后正是他让刘招华心中那颗生根的罪恶种子发芽。
第三位是福建师大的女学生吴云青(原名吴碧海),福安市赛岐镇人,她既是刘招华的老乡,也是初恋情人,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老婆,两人于 1990 年结婚,并生有一子。
恋爱时期,刘招华经常有空就从单位跑到福建师大见女友,单边差不多一百多公里,吴云青刚开始很感动,但异地恋久了难免就有怨言,现在见面都这么困难,结婚以后怎么办。
尽管刘招华一再安抚,但架不住女友一次又一次地抱怨,再加上他从台湾人陈道中嘴里了解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也瞧不上部队的待遇,于是做了一个决定,想办法提前转业,到外面一展手脚。
但按当时的规定,提干的军人在部队必要服役 15 年,于是刘招华精心策划了一个局,贪污公款 145.15 元,然后故意暴露。事后,被武警福州边防支队行政记过处分一次、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
部队是讲究政治清白的地方,于是刘招华凭借自污的方式,成功让自己提前转业,分配到老家福安市人民法院当司法警察。值得一说的是,他所采用招数,很明显是学习了秦朝的王翦与汉初的萧何。
部队出身的刘招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当司法警察期间,颇得领导的赏识,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口才了得,善于交际,还很能打,几个人按不住的魁梧凶犯,他一人就能制服。
凭借敏捷的身手,以及聪明能干,刘招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立过一个「三等功」,得过「优秀工作者」的表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一次成了领导心目中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
不过,这些荣誉和领导的赏识在刘招华看来都是浮云,他不甘心只拿一份死工资,按部就班过完一生,这里只不过是他短暂歇脚的一个平台,表现积极只是为了下一步作打算。
1991 年,刘招华的积极表现又一次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机会,被法院领导推荐去市里做招商引资工作。在此期间,他认识很多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地的商人,还找到了一条发家之路。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大陆很多物资非常匮乏,例如电器、汽车,正常途径价格昂贵不说,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自然就滋生出猖獗的非法走私行业。
福建紧邻台湾,当时是除广东之外,我国另一个走私大省,一些台湾商人表面上是来大陆投资做生意,背地却是和当地人勾结,大肆走私汽车、电器等商品,赚得盆满钵满。
刘招华作为福安市的招商引资负责人,手中权力让很多外商趋之若鹜,一些台湾商人为了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更多优惠政策,自然就会想方设法拉拢他,合伙走私赚钱无疑是最佳选择。
1992 年,刘招华与一位台湾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地址就在他老家赛岐镇苏阳村不远处的赛江边上,里面有三座厂房,以及一栋耗资 70 多万的三层豪华别墅。
公司地址是刘招华精心挑选的,因为「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表面是收购加工国外的废弃塑料,背地里其实是走私汽车、龙骨酒,而这里可以通过赛江(交溪)迅速到达海边,上下货或出逃都非常方便。
此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刘招华通过走私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了福安市远近闻名的大老板,极度嚣张的他一下就买了三台丰田皇冠 3.0 高档汽车,轮流开着去上班和应酬。
尽管刘招华当时已经处于半脱岗状态,但开豪车出入政府机关实在太过于招摇,毕竟当时院长的座驾也只是桑塔纳。于是 1994 年年底,他干脆彻底辞掉了法院工作,全身心投入走私生意。
世事无常,从法院离职后,正当刘招华想加大走私规模时,中央政府加大了几个沿海地区的走私打击力度。祸不单行的是,国家又出台法律严格控制国外废弃塑料的进口。
如此一来,「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无论是表面的塑料加工生意,还是背地里的走私生意都遭遇灭顶之灾。合伙的台湾商人见势不妙,干脆与刘招华断绝联系,先跑为敬。
面对收入断崖式下跌,刘招华焦急万分,他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也是一个贫穷痛入骨髓的人,绝对不允许自己就此沉沦。恰好此时,之前认识的社会人士陈文印找上门来,提出合作要求。
此时的陈文印已经不再游手好闲,从事着一份极其暴利的事业——贩卖冰毒,他打听到刘招华有一条台湾到福建的走私通道,想借用一下,反向走私毒品到台湾、日本。
为了让刘招华有兴趣合作,陈文印又介绍起冰毒在台湾、日本的有多受「欢迎」,以及利润有多高,只要走私过去,就可以躺着数钱,如果有自己的货源,那更是一本万利。
陈文印的介绍,让刘招华极为震惊,他没想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暴利的「商品」,冰毒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神秘物品,自己几年前就可以合成出来,只是当时并没有了解过行情。
尽管刘招华早在 1988 年就用麻黄碱合成出了甲基苯丙胺(冰毒),但因工作变动、恋爱等各种原因,与台湾人陈道中渐行渐远,最终失去联系,所以也一直没想过要往这方面发展。
在暴利的诱惑下,刘招华丝毫没有犹豫,立马答应陈文印的合作要求,并告诉对方,自己有制作冰毒的经验,也有现成的工厂,只要给他一段时间研究,就不需要到外面去找货源。
刘招华此次并没有采用之前老办法,因为原材料麻黄碱被国家列管了,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严格管控易制毒品,不仅很难批量采购,而且也容易被警方追查到,他决定另辟蹊径,查阅已知的化学资料,琢磨出一套新方法合成冰毒。
一段时间后,刘招华在国内外众多的化学反应路线,以及多轮实验,找到一个不需要麻黄碱与醋酸酐就能合成冰毒的新方法——用苯丙酮一步合成甲基苯丙胺再结晶。为此,他差不多花费了 40 万元「科研攻关」费。
在吸毒人员眼里,衡量冰毒好坏,最直观的方式就看外观,浑浊发黄是劣质低端货,晶莹剔透是优质高档货,后者售价高,利润大,因此毒贩们最喜欢制作和贩卖此类冰毒,但非常考验结晶工艺。
刘招华虽然用新工艺合成出了冰毒,但卖相并不好,晶体呈黄色,且颗粒小,他是一个极其自负的技术控,自然不会满意,但他不擅长晶结工艺,于是只得四处找人讨教。
1996 年年初,刘招华打听到西安交通大学一位 70 多岁的赵教授在研究炸药与药品方面很有造诣,于是带着 1 公斤的甲基苯丙胺液体上门,以研发苯丙胺类减肥药为由,面带诚恳的笑容向其讨教如何结晶出漂亮的晶体。
苯丙胺类药物在美国是合法药物,赵教授再三确认后就没有多怀疑,再加上与刘招华交流一番后,发现这个人很有化学天赋,出于提携后辈的好心,决定亲自实验,帮助这个态度诚恳的年轻人。
当时,赵教授还开玩笑地跟刘招华打了个赌,如果他能成功结晶出漂亮的晶体,就要收取科研攻关费。但刘招华在实验室泡了一个月,甲基苯丙胺液体样本用完了,赵教授还是没能结晶出漂亮的晶体。
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硫酸甲基苯丙胺这种盐本身就是黄色,再怎么结晶也很难晶莹剔透。不过最后,赵教授还是给了刘招华一条至关重要的点拨,可以尝试先用盐酸跟甲基苯丙胺反应,再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者乙醚萃提取后结晶。
刘招华离开的时候,还是硬塞了一笔钱给赵教授,然后带着这条至关重要的点拨,回到老家继续实验,最后终于成功结晶出像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冰毒。紧接着,他就马不停蹄地采购原料、设备,正式批量生产。
赵教授在刘招华制毒东窗事发之后,才意识到被蒙骗了,他对自己之前所做的事,尤其是最后结晶方面的指点耿耿于怀,感觉自己造了天大的孽。一些流言蜚语也开始传播,什么刘招华向赵教授出钱买制毒方子之类的。
但我国司法界压根就没怀疑过赵教授是在协助刘招华制毒,更不用说出钱买制毒方子的无稽之谈。首先他并不是主观故意,其次是甲基苯丙胺当时并没有列入毒品范畴,最后在科研攻关、医疗研究等方面制备此类化学物质是合法行为。
而刘招华对此事也很有担当,被抓后有记者问他向交通大学赵教授请教制毒技术是不是事实?他回答道:「不是事实,只能讲是请教过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只是结晶方面的一个常识),而不是制毒知识,这是质的不同……」
1996 年 5 月,刘招华在「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生产出了 20 多公斤高纯度冰毒,他将其中的 1 公斤交给陈文印销往台湾,传回来的消息是瞬间被当地毒贩抢光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招华非常兴奋,他决定再拿出 11 公斤冰毒交给陈文印销往台湾,同时再三叮嘱:「绝对不能在国内(大陆)贩卖。」之后,他将剩下的冰毒全部交给小舅子吴晓东藏了起来。
刘招华的叮嘱并不是「善心」大发,而是他当过兵,干过法警,很清楚在国内进行毒品交易容易被警察盯上,再加上刑罚非常重,被抓就有可能掉脑袋,只有销往境外风险最小。
可惜刘招华再怎么谨慎小心,还是低估了人的贪婪,他的第一批冰毒根本就没有销往台湾。
陈文印为了图省事,转手就以 1 公斤 1.8 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叫温宝国的福建长乐毒贩,他经常在当地零卖,结果出了意外。
先来看一张统计图
上面的图是错的。年份应该往前移动一年。即1999年缴获毒品是一个高峰。那个高峰是突然性的增高。
为什么说原图是错的呢?
上面一书写得非常专业,在类似的这种书中获得9.1的评分还是非常少见的。从评分的走向也非常有意思,其中第一篇是揭露犹太毒贩的,当时的评分被恶意刷到只有8.1分。
上面一书很详细跟系统的讲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禁毒史上有三次历程碑式的大案。
第一次、1992年的平远街武装剿毒行动。
第二次、1999年以刘招华为代表的,佛系三毒枭大案。
第三次、2013年年底,海陆空联合联合的雷霆扫毒行动,剿灭天下第一毒村——博社村。
三次剿毒行动可以看出我国吸毒的毒品品类发生了变化。
其中刘招华是被官方定性了的这么一个罪犯。
有一个研究所叫
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内设机构及新设事业单位职能(法发[2000]第30号)是一个文件。文件中提到2000年时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筹建
。
司法科学技术研究所,某一年,他们开会,讨论围绕着一个人来进行,这个人叫刘招华。当时刘招华还在牢里。
会中,专门下结论说:“
”
这次会开了很久,与会人员的级别很高,有很多高层领导,以及若干学科的专家教师都参与了讨论,讨论的范围很广。
为了抓捕这个高智商罪犯,我国缉毒史创造几个之最,投入警力最大、参战警种最多,以及侦查战场最广。
公安干警历时 9 年多,转战十几个省份,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远超 1992 年的平远街扫毒,以及 2013 年的雷霆行动。
跟其他毒枭相比,刘招华也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以金三角罗星汉、坤沙为代表的毒枭,他们更像割据一方军阀;
以拉丁美洲埃斯科巴、古斯曼为代表的毒枭,更像是武装强大的黑社会组织;
平远街贩毒猖獗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历史条件形成的一条贩毒中转中心;
博社村制毒猖獗来自于宗族势力与基层建设的缺失;
比起他们,以及更像是商人的谭晓林、陈炳锡,刘招华引以为傲的资本是技术与知识。
刘招华被捕后,从审讯到定罪的同时,我国的《禁毒法》正在讨论各种细则并且于 2008 年 6 月 1 号正式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面很多条例都跟刘招华的制毒以及他的辩护策略有关。
膛目结舌的有。应该是一部电影,2019上映的。叫《误杀》又刷新了对大陆制犯罪悬疑片的认识。豆瓣7.7分。感觉这片子,对杀人犯没有“变态”的刻画,只有深深的不安与无奈。
满足高智商犯罪的条件吧。
电影到底是电影,真是发生的案子估计就是”白城恶魔”(死亡人数约为250人,事发地点芝加哥)和“山西贼王”王彦青,(16人死亡,13人受伤)他的主业主要还是偷。。
△“白城恶魔”亨利•霍德华•霍姆斯(原名霍尔曼•韦伯斯特•马杰特 Herman Webster Mudgett)以他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山西贼王”王彦青
低智商连环杀手也不是没有。比如美国的“绿河杀手”(49人死亡,多为失足妇女,凶手智商82)和我国的云南鸵鸟肉事件(2012年5月曝光,张永明,被害人20余名,多为青少年)。都挺让人受刺激的。
△“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Gary Ridgway)以他的故事为原型拍摄了电影《Green River Killer》
心酸又气愤的应该是董文语案(时间:06年3—5月 5起入室抢劫杀人案,6人死亡,2人重伤)董文语是个恶魔没商量,但是他可怜就可怜在,童年极不幸,没人告诉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唯一帮助过他给过他温暖的老乞丐还被车撞死,车主肇事逃逸没负任何法律责任。
△董文语 (亮点看身后,这小子将将一米六)
蟹妖~
我先来歪个楼吧
一只刑警眼里的高智商犯罪分类~
1~未被发现的犯罪事实!
2~没有线索的案件!
3~误导侦查方向的犯罪!
第一种,很难实现,如果是钻法律空子呢,那就不构成犯罪了~
第二种,通常无法实现
第三种,最麻烦的案件,侦查方向的错误直接导致整个案件黄了或者是错失破案黄金时间
咳咳,正经答题了!
高智商犯罪,第一反应就是传销类案件!此类案件的底层参与者不构成犯罪!而且往往沉迷于纸上的大饼欲罢不能,审讯困难,侦破周期长,量刑轻!!!传销案件的普通参与者往往比较惨,骗亲戚,骗朋友,骗家人,人财两空~~~上层参与者基本能弄到钱,嗯,典型的骗了别人,别人还帮忙数钱。。。
天津天狮,1040阳光工程,中国民族品牌网~
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耳熟能详了吧,从诈骗之岛蔓延过来的犯罪,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已形成专门的产业链!
成员构成:
1老板,总览全面诈骗工作
2电话员,负责接打电话,有具体的剧本!
3车手,负责取款~
延伸产业,公民信息出售产业,专业取款公司,黑市银行卡售卖,电话黑卡售卖,洗钱
诈骗剧本出售产业~
通讯网络诈骗有得天独厚的隐蔽性,跨区域作案,破案周期长,办案经费高,抓捕困难,当地配合未必给力!!!
涉毒案件!毒品犯罪重在运输!各种天马行空的运毒方式!心塞ԅ(¯﹃¯ԅ),也算高智商吧!
再说一下命案吧~命案很难形成高智商犯罪吧,杀人不是造人,后者简单多了!越是计划周密的命案越是容易留下证据和痕迹,大街上突然一搬砖拍死一个路人的反而麻烦!前面有人提到了刁爱青案,这个案件的碎尸手法残忍,社会影响力大,然鹅,个人感觉这个案件就是一起普通的杀人碎尸案件!也许哪一天会看到新闻:南京公安对刁爱青案重启侦查。。。
南京1.19刁爱青碎尸案,至今未找到凶手,或者说涉及敏感人物,不了了之。
刁爱青是南京大学大一新生,为外地人,来南京上学后不久就失踪了。
据说尸体被分片成2000多块, 分多地抛尸, 凶手极其变态,手法精准,心理素质极强。
坊间传闻推测凶手有较高文化程度,懂得或者学习过相关的解剖手法,但作案动机不明确。
具体的可以去网上搜索,案件当年轰动一时,网上有不少资料。
虽然说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犯罪”很难在现实中上演,但因为警方和
的局限性,一些高智商的犯罪团伙,却经常会完成接近“完美”的世纪劫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吧……
2009年2月25日,3个蒙面劫匪闯入欧洲第二大的百货公司:位于德国柏林的卡迪威百货
(Kaufhaus Des Westens)。他们沿着绳梯进入,躲过了所有的报警器,偷走了价值数百万欧元的珠宝。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现场留下了一只手套。
警方在手套上找到了嫌犯的DNA,按理说有DNA就能直接结案了,事情的发展也还不错,直到警察发现,这个DNA指向了两个人:一对双胞胎。根据德国的法律,每个人必须都需要被单独定罪,而这个DNA指向两个人……所以,双胞胎兄弟哈桑和阿巴斯很快便被无罪释放了,尽管他们很有可能都参与了这起犯罪。而由于德国法律规定,被裁定无罪的嫌犯名字不得对外公布,所以这对“O兄弟”的真实身份也成了一个谜。
D.B.库珀(DB Cooper)绝对是全世界最知名的逃犯。1971年11月24日,在一架从波特兰飞往华盛顿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突然递给空乘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的手提包里有一枚炸弹。如果必要的话,我会用到它的。这架飞机已经被我劫持了。”
随后,库珀要求了以20美元面额支付的20万美元赎金以及2个降落伞。当赎金支付后,库珀打开波音727飞机的尾部舱门,跳了下去。虽然有6000美元的赎金随后被发现,但没有人知道库珀去了哪里。
1990年3月18日,两名窃贼化装成警察,来到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前。当值守卫违反了规则,让这两位假警察进入了博物馆。于是,两名守卫被劫匪制服,他们也偷走了价值500万美元的
品。
虽然化装成警察是个挺俗套的办法,但时至今日,此案仍然没有任何线索。
1968年12月10日,日本东京银行一辆运有约3亿日元(约合81.7万美元)的运钞车在东京街头被一辆警用摩托车拦下。车上下来一位身穿制服的警察,他对押运员说:“根据情报,车上有炸弹!”由于此前曾经被炸弹威胁恐吓过,4名银行职员立刻乖乖下车,让这位警察趴到车子下面检查。突然,车底突然冒出烟雾和火焰,几名银行职员立刻吓得四处逃窜。
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这名警察是假冒的,所谓的“炸弹”也是假的。在职员逃跑后,这名假警察立刻拿着钱箱逃跑。随后,日本警方进行了超大规模的搜索,甚至还有嫌疑人因为被诬陷而自杀,但真凶和钱款始终没有被追回。
时至如今,尽管此案的追诉期早已过去,但仍然没有人站出来声称对此负责。
位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钻石交易中心是欧洲最大的钻石交易中心,当然也有最完善的安保措施。它的金库位于地下二层,密码锁的密码有1亿种组合,另外还有热能探测器、雷达、红外线和磁感应震动监测仪等高科技防盗措施。中心甚至还有一个私人保安部队。
不过对于莱昂纳多•诺塔巴托罗(Leonardo Notarbartolo)来说,这都不是问题。他以钻石商人的身份,在中心潜伏许久。在2003年2月15日,他和同伙进入地下金库,打开了160个保险箱中的123个,逃之夭夭。
尽管诺塔巴托罗最终被捕且被判10年,但人们仍然怀疑,他是如何打开那123个有独立密码的保险箱的?在和《连线》杂志的采访中,诺塔巴托罗声称,自己受到钻石商人的指示,策划了这次案件以骗取高额保险金。
1977年10月7日,位于芝加哥的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 Bank)准点下班,一名银行工作员将400万美元的现金放进钱箱,并且存进了银行的金库。金库有重兵把守,巨大的铁门本来也可以将一切坏人拒之门外。
不过当银行职员再次打开钱箱时,钱没了……不过不是全没了,在清点后,银行发现其中的100万美元,也就是重达80磅的现金凭空消失。FBI在调查后发现,现场根本没有强行入侵的痕迹。
1981年,警方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发现了属于本次失窃的钞票,但在那时,离追诉期结束仅仅还有1年时间。所以至今,此案仍然尚未告破。
2008年12月5日,4名劫匪闯进了位于巴黎的哈利•温斯顿珠宝店,使用手枪和手雷威胁店员,抢走了总价值1.08亿美元的珠宝。
警方在调查后发现,这伙人被称为“粉红豹”(Pink Panthers 和一部动画片同名),是一个跨国犯罪组织。他们曾在20多个国家抢劫了超过120家珠宝店。根据国际刑警组织,他们的手法多样,成功率极高。在巴黎的这次抢劫中,他们甚至还使用了
《碟中谍》里面的那种伪装面具,扮成女装,在商店打烊前开始行动。
这个团伙中有多人曾经被捕,甚至连他们的头领德拉甘•米科奇(Dragan Mikic)都曾经入狱。但在2005年,粉红豹展开劫狱行动,他们首先用机枪向监狱围墙开枪,在狱警都忙于应付的时候,米科奇使用绳梯,从监狱的另外一段越狱。
1971年9月11日,位于贝克街(Baker Street嗯就是福尔摩斯住那个街)的劳埃德银行(Lloyd’s)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劫匪租下了银行旁边的两户,挖了一条长约15米的地道,直通银行金库。
事件发生时,一名无线电玩家曾经拦截到了劫匪的对话并告知警方,警方最后搜索了大概750家银行。当他们来到贝克街银行时,劫匪仍然在金库内,而警察由于没有银行钥匙,并未发现劫匪。最终,劫匪总共卷走了大概300万英镑的财物。
此后,曾有3人因为此案定罪,但有人认为幕后的最终首脑并非这三人。2008年,根据此事件改编的电影《银行大劫案》(The Bank Job)上映。
1976年,阿尔伯特•斯帕贾利(Albert Spaggiari)决定对位于尼斯的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 bank)实施抢劫。由于银行的金库位于地下,所以他决定挖地道前进。虽然同样是挖隧道,但他并没有贸然开工。斯帕贾利首先在金库里租了一个保险箱,并在其中放进一个闹钟,闹钟将会在午夜准时响起——这样,就可以得知金库内有没有声控保险。
在确认安全后,斯帕贾利雇佣了一队专业黑帮,耗时2个月完成了隧道,并且在法国国庆日(7月16日)那天,趁着银行放假进入银行,打开了400多个保险箱,盗走了总价值超过6000万法郎的财务。
警方此后曾经将斯帕贾利捉拿归案,但在听证时,他拿出了一份加密的伪造文书,并要求递给法官本人查看。正当法官分神时,斯帕贾利跳出窗口,骑上摩托逃之夭夭。此后,斯帕贾利亡命天涯,在1989年死于喉癌。而当时银行丢失财物,至今下落不明。
应该说上面的9条基本离不开两点:装内线和挖隧道。但是下面这一例,想象力绝对满分:在法国,一家叫“不二价”(Monoprix)的超级市场为了节省工作时间,想出了一个全新的“现金流”方式。之所以说是现金“流”,是因为他们把收银员的收银台和钱箱用管道相连,装有现金的信封会从管道里“流”到收银台内。
听起来还不错,但是一伙劫匪发现了这种现金流方式的致命漏洞——吸尘器。于是,他们冲进超市,把吸尘器对准管道一通乱吸……结果可想而知,这伙劫匪一共吸走了大概80万美元的现金,本案至今尚未告破。
所以说,要想“干大事”,想象力还是很重要的。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作者 | 八两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小子,入职三个月就升职为公司高管,年薪36万。
三次入狱,两次卷走公款,盗窃1900万,追回后竟还多出60万。听起来是不是很魔幻?但这事还真就在现实生活当中发生了。
话说2020年2月,春节假期刚过,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接到了一起报警。
公司董事长是又懵又急,要是找不到这笔钱公司可就完蛋了。供应商的货款、新项目的启动资金,还有全公司上下四百多人的工资都得泡汤。
警方随即展开调查,才发现原来早在除夕当天钱就被转出,但转账需要集齐3个U盾,而全公司能同时接触到这3个U盾的人,只有财务总监——索南。
偏偏这个时候索南又联系不上。公司内部所有摄像头也被人切断。幸好在调取了外部监控和询问过值班保安后,警方又有了新的发现,除夕当天公司放假,这期间来过公司的有且仅有索南一个人。这下重重线索都将嫌疑指向了索南。
警方第一时间来到他的办公室,却发现凡是索南平时接触过的物品,文件、公文包、水杯……通通都被清空了。这对破案工作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
紧接着循着蛛丝马迹警方又找到了索南的住处,遗憾的是结果同样一无所获。生活痕迹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细致到竟然连一根头发丝都没留下。
那么这个索南到底是何许人呢?警方找来了他的身份证和学历证书进行网上核对,没想到这一核对竟然发现这一切全都是假的!原来身份证是盗用的,学历证书也是伪造的。而真正的索南,也就是身份证的原主人,其实远在青海。
眼看线索中断,难道坏人就要逍遥法外了吗?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员工突然想起,就在之前索南还曾帮同事修过椅子。
说不定那上面会留下印记。
果然,警方在椅子上提取到一枚完整的指纹。通过比对检索前科人员数据库,警方终于找到了这位财务总监的真实身份:詹恩贵,1980年出生,湖北黄冈人,初中文化。别看学历不高,詹恩贵的“本事”可不小。
2006年在上海,詹恩贵因盗窃同事60多万,被判入狱5年。因表现良好,只服刑了3年。
2011年在四川巴中,詹恩贵通过造假成功入职一家国企担任出纳。5个月后,他模仿领导签字,盗取会计财务章,将公司账上的700多万,全部转到了自己用假身份证开设的10个私人账户里。
因为詹恩贵每到一个地方,就会换一个新身份。入职时他是云南昆明的“肖利锐”;和两个女友谈恋爱时他又是北京人“王晓磊”;租车住宿的时候他又成了老板“王芊”;在多重假身份的掩护下,詹恩贵俨然成了一个神秘的“隐形人”。
所以在当时追捕他并不容易。
直到过了一年多,巴中警方才在山东青岛发现了他行踪。而此时的他正冒名顶替“李正中”任职某公司的出纳
我想如果不是警方及时出手,这家公司恐怕也在劫难逃。
詹恩贵被抓捕入狱并获刑7年,这也是他第一次上《今日说法》,这期节目的名字就叫做《追捕“隐形人”》。
不过编导肯定怎么也想不到,
八年后他还会再做一期节目,
叫《再次追捕“隐形人”》
没想到财务总监竟然是前科累累的盗窃犯!
消息一出,公司上下一片哗然,大家简直不敢相信。
因为在老板眼里,他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在同事眼里,他是双商高又热心肠的富二代。
会帮同事解决电脑问题;
会带好吃的给同事。
除了不参与集体活动、不跟大家合照这些小“怪癖”外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到半点破绽,人设近乎完美。
他先是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父亲早亡,
母亲在南京经营奢侈品的家庭背景,
又安排了人冒充自己的母亲和前公司领导,
顺利通过了公司的入职审查。
后来他又告诉公司,
自己的注会证书还挂靠在上家公司,
所以不方便转出,因此公司也不用帮自己交社保。
至于学历审查方面,
公司由于岗位急招确实存在疏忽大意,
而这恰恰也给了詹恩贵可乘之机。
不过话说回来,
首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住址,
詹恩贵谎称自己住在离公司十几公里的南京新街口,
但其实他就住在公司附近,
有同事表示可以每天早上七点来接他。
为了不让人起疑,
他便每天早起坐半个多小时地铁赶到新街口,
再坐同事的顺风车去公司上班,
而且像这样坚持了五个多月!这是何等毅力?
(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他特意选在春节期间作案,一方面是想趁公司放假没人方便行动,二来是为了拖延报案时间好逃跑,
等公司回过神来,他早就带着钱在国外逍遥了。
另外,为了掩人耳目,
他还提前告诉董事长,
假期自己要跟女朋友去英国旅游。
逃跑期间也一直和董事长保持着电话联系,
发拜年短信,甚至还提交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书。
真是好一个做戏做全套,
我都不知道该说他是心理素质好还是信念感强。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新冠疫情突然爆发。
詹恩贵根本出不去只能在贵阳找地方落脚。
最终警方锁定了位置将詹恩贵人赃俱获。
有趣的是最初为了方便携带,詹恩贵把1900万人民币换成了美元、港币等多种外币。
最后,詹恩被判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八十万元。
问题又来了,如果詹恩贵真的只有初中学历,
那他的财务、法律、电脑知识又是从何而来呢?
答案只有一个,全靠自学。
原来服刑期间,詹恩贵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书,
关于企业管理的书他看,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网课、名师讲座他都听。
在这家公司入职后,
他更是把工资的三分之一都拿出来交学费,
读注册会计师的考前辅导班。
果然,三个月成为高管的神话背后,
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第二次伪造学历时,
詹恩贵为什么会说自己是本硕连读了。
想来在监狱的这三年加五年,
他真的是把改造当学校来进修了。
回过头来再看,
某种程度上,詹恩贵真的算是个人才,
头脑灵活、执行力又强,
还有较强的自我驱动力(在监狱里还不忘坚持学习)
和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资料:
今日说法《追捕“隐形人”》、《再次追捕“隐形人”》
看更多走心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视 觉 志
因为紧张、刺激、烧脑的特点,高智商犯罪电影受到很多影迷的喜欢。
应粉丝要求,道长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个人觉得不错的高智商犯罪电影。
这些电影每个故事都扑朔迷离,每个细节都暗藏玄机,大家观影时务必要全神贯注,这样才能在谜底揭晓时获得恍然大悟的乐趣。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导演: 布莱恩·辛格
主演: 史蒂芬·鲍德温 / 加布里埃尔·伯恩 / 凯文·史派西
片长: 106分钟
一个几乎天衣无缝的谎言,一次精彩的瞒天过海,一部凯文·史派西的封神之作。
它完全颠覆了观众的惯性逻辑思维,将一个剧情复杂的故事拍得张力十足,自始至终扣人心弦。
周润发、郭富城主演的香港电影《无双》,结构与它非常相像。
经典台词:“我不信仰上帝,但我敬畏上帝”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汤姆·汉克斯 / 克里斯托弗·沃肯
片长: 141 分钟
根据阿巴格诺的自传《有本事来抓我吧:一个诈骗犯令人惊异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FBI探员卡尔与罪犯弗兰克之间进行较量的故事。
弗兰克是FBI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通缉犯,他的犯罪手段神通广大,伪装身份的能力超乎常人,全美各地几乎都留下他的犯罪足迹。
FBI探员卡尔领教到这个犯罪天才的过人智商,他屡次被弗兰克这个黄毛小子捉弄,心里又恨又不得不佩服。
经典台词:有时候,生活在谎言中更轻松些。
导演: 大卫·芬奇
主演: 摩根·弗里曼 / 布拉德·皮特 / 凯文·史派西
片长: 127分钟
城中发生了连坏杀人案,每个死者都犯有人性七宗罪里的一种。
沉着冷静的资深警员沙摩塞和血气方刚的年轻警员米尔斯都陷入了案件的谜团之中,就在他们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的时候,凶手前来投案自首。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不,你根本想不到凶手最后的目标,对准了谁!
经典台词:海明威说过,“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们应该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4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艾伦·佩吉
片长: 148分钟
这部电影应该不用多说,几乎所有说到高智商犯罪电影的文章都会提到它。
影片剧情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里的当代动作科幻片”,也号称为“不怕剧透的旷世经典”!
经典台词:亲爱的别害怕,既然是做梦,就干脆做大一点的。
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 哈威·凯特尔 / 蒂姆·罗斯 / 迈克尔·马德森
片长: 99 分钟
六名彼此互不相识的强盗,抢劫珠宝店时中了警察的埋伏,本就互不了解的几个人,开始互相猜忌,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了预设的轨道。
鬼才导演昆汀的处女作,真实客观的体现了昆汀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复杂的黑帮人物、浓厚的暴力美学、幽默风趣的电影台词、独一无二的叙事方式。
这部电影,才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台词的真正出处。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杰里米·西奥伯德 / 亚历克斯·霍 / 露西·拉塞尔
片长: 69分钟
渴望成为作家的比尔,企图通过尾随别人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为小说搜集素材,不想却意外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中。
该片是诺兰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凭借超凡的叙事和剪辑大放异彩。
不要相信陌生人的偶遇,因为那些可能都是陷阱。
经典台词:夺走他们曾经拥有的东西,他们才会懂得珍惜。
高级谈判专家丹尼被警局内部官员陷害,走投无路下只好挟持人质,并通过与另一谈判专家史宾恩的交涉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双雄对决,就是这部电影的绝佳看点,凭借两位演员的精湛演技,加上剧情的巧妙设置,创造出了一个惺惺相惜的完美碰撞。
经典台词:一旦你习惯了枷锁,你就会主动伸出四肢。
导演: 西谷弘
主演: 福山雅治 / 柴崎幸 / 堤真一
片长: 128分钟
根据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悬疑电影,讲述了天才数学家为了他所爱女人的犯罪制造完美不在场证明的故事。
该小说先后被翻拍过多次,其中以福山雅治和堤真一主演的这一版本评价最高,两位主角精湛的演技功不可没。
经典台词:有些真相注定是要小心翼翼深埋心底的,因为答案揭晓的那一刻,也是灰飞烟灭的开始。
导演: 约翰·麦克蒂尔南
主演: 布鲁斯·威利斯 / 杰瑞米·艾恩斯 / 塞缪尔·杰克逊
片长: 128分钟
为了拆除恐怖分子西蒙在纽约布置的炸弹,警长约翰·麦卡伦不得不往来反复,疲于奔命,多次死里逃生之后,他终于发现西蒙调动全市警力背后的真相……
《虎胆龙威》系列总共有五集,我个人最喜欢这一集,场面火爆,打斗刺激,而且里面的IQ题也特别有趣。
比如西蒙给了麦卡伦2个瓶子,一个能装5升水,一个只能装3升,必须用这2个瓶子装出4升的水放在箱子上,否则,箱子里的炸弹就会爆炸!
如果你是麦卡伦,你应该怎么做?希望大家都能动脑想一想,因为这是一种思考的乐趣。
导演: 乔恩·阿米尔
主演: 肖恩·康纳利 / 凯瑟琳·泽塔琼斯 / 文·瑞姆斯
片长: 113 分钟
为了使超级大盗麦克入罪,保险公司决定使用美人计,派职员维吉尼亚诱使他出手犯罪,然而,每次麦克都没有落入圈套,还与维吉尼亚渐生情愫。
该片集惊险、悬念、浪漫于一身,情节引人入胜,演员光彩四射,其泽塔琼斯躲红外线的动作,成为了不少同类作品争相模范的经典桥段。
经典台词:不要相信漂亮女人,尤其是不穿衣服的女人。
导演: 乔纳森·戴米
主演: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斯科特·格伦
片长: 118分钟
影片讲述了见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最终将野牛比尔击毙的故事。
这是一部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它突破了恐怖片的模式,颇具匠心地将恐怖片与侦探片巧妙地结合成一体。
两位主演的表演都极其出色,朱迪·福斯特成功塑造了一个勇敢顽强的女特工形象,安东尼·霍普金斯更是达到了表演艺术的极致,完全可以称得上惊心动魄。
经典台词:除了贪婪,没有什么像孤独一样让我们变得脆弱。
导演: 尼西卡特·卡马特
主演:阿贾耶·德乌干/塔布/施芮娅·萨兰
片长: 163分钟
影片讲述父亲维杰为了维护错手杀死不速之客的家人,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该片的重点不在于如何犯罪,而在于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明,其巧妙的构思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经典台词: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导演: 乔·舒马赫
主演:科林·法瑞尔/基弗·萨瑟兰/福里斯特·惠特克
片长: 81分钟
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让主角从一个淡定的推销员逐渐变成处于崩溃边缘的赎罪者。
仅仅80分钟的电影,却有着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经典台词:我只想你把好不容易找回的诚实,维持下去,如果你没有那么做,我会再打电话给你的。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杰弗里·拉什/吉姆·斯特吉斯/西尔维娅·侯克斯
片长: 131分钟
这是一部“没有谋杀案的惊悚片”,也是一部就算你猜出了结局,也不想放过任何细节的电影。
一个职业生涯中从未失手的艺术品鉴赏拍卖师,却用人生中的至高代价换取了一份爱的赝品。
经典台词:每个赝品都隐藏着某种真实。
导演: 安东尼·明格拉
主演:马特·达蒙/格温妮斯·帕特洛/裘德·洛
片长: 139分钟
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穷小子瑞普利对富二代迪基的生活产生了向往,在欲望的驱使下杀害了他并取而代之的故事。
他缜密的心思令人咋舌,冷静的犯罪手法教人措手不及,反转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经典台词:不管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会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
导演: 大卫·芬奇
主演:本·阿弗莱克/裴淳华/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
片长: 149分钟
结婚五周年纪念日这天,尼克·邓恩的妻子不见了踪影,现场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似乎都昭示着丈夫将妻子杀害,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片根据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小说曾经霸榜过纽约时报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并且霸了八个星期之久......
大卫.芬奇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位导演,《消失的爱人》评价也十分之高,但我还是觉得,相比《搏击俱乐部》、《七宗罪》和《社交网络》等他之前的作品,这片子仍有一定的差距。
经典台词:成年人会努力争取,成年人会付出努力,成年人会承担后果。
导演: 多米尼克·塞纳
主演:约翰·特拉沃尔塔/休·杰克曼/哈莉·贝瑞
片长: 99 分钟
讲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加布里尔·希尔想借助电脑黑客史丹利·乔布森,非法盗取一笔95亿美元非法政府基金的故事。
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商业大片,不仅有高智商犯罪,还有火爆的打斗场面,玄妙的科技世界,以及紧张刺激的街头追逐,哦,黑珍珠哈莉·贝瑞还露点了。
经典台词:你所看到的并非真实,所有的事情都有障眼法。
导演: 雷尼·哈林
主演:艾恩·贝利/小克利夫顿·克林斯/威尔·坎普
片长: 106分钟
一群自命不凡的FB探员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进行特训,但他们的狂妄并未持续太久。
原本看似平常的推理演习,竟然演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杀戮游戏……
经典台词:如果你恐惧、愤怒,有挫折感,那你很快就要真正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了。
导演: 路易斯·莱特里尔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艾拉·菲舍尔/伍迪·哈里
片长: 115分钟 / 125分钟(加长版)
这是一部魔术犯罪片,讲述了一群高智商的窃贼,运用尖端的技术和华丽的舞台作掩护,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偷天换日盗窃的故事。
坦白说,相对于他们的犯罪手段,更吸引我的是他们的魔术手法,想象力天马行空,配合度天衣无缝,让人忍不住叹为观止。
经典台词:魔术是什么?魔术是错觉,但是错觉是为了给人带来快乐,娱乐和灵感。
这是关于信仰、信念、信任,脱离了这些属性,魔术就不再是一种艺术了。
导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马特·达蒙
片长: 116 分钟
翻拍于1960年的同名作品,讲述了超级大盗丹尼·奥申为了重新夺回妻子泰丝,一夜之间召集十一位行内好手抢劫情敌赌场的故事。
该系列一共有三部,经常被归类到高智商犯罪电影里,后来还衍生了一部女版十一罗汉,又名《瞒天过海:美人计》。
不过,这个系列实际上逻辑不算缜密,它们的卖点在于大牌扎堆,众星云集,男帅女美,幽默风趣。
经典台词:说话要明确,但别太深刻;要幽默,但别让对方发笑,那样对方会喜欢,而当你转身就会把你忘掉。
其实,可以归类到高智商犯罪电影的还有很多,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一级恐惧》《抓住那个家伙》《守法公民》《恐怖直播》《本能》《我是杀人犯》《控方证人》《电锯惊魂》《看不见的客人》《无双》等等。
不过,上述电影在道长以前的影单中全都被推荐过,为避免重复,所以在此不再介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历史影单查看一下。
想看的话,公众号后台就有...
-END-
欢迎关注公众号“精简影视”
与你分享好看的电影和好玩的故事~
电影里常说“干一票大的,一辈子吃喝不愁”,让“抢劫”变成家常便饭也只能用过电影的方式来表达了。
而此类电影也成为了犯罪电影最喜欢的题材之一,那些犯罪分子的手段千奇百怪,有高智商的、简单粗暴的。另类搞笑的。
优秀的抢劫题材电影会给我们带来好的观影体验。
今天君君带来6部经典的抢劫类电影,部部都不容错过!
——非正常械劫案
影片讲述了两兄弟,一个有前科,另一个是离异的父亲。他们为了应对无法赎回家族农场的窘境,决定联手谋划一连串刺激的盗窃活动。
而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察开始追踪他们制造的一系列银行抢劫案,决定将他们捉拿归案。
——霸道横行
“对不起,我是个警察”台词的真正出处。
影片讲述了一群素不相识的劫匪因为中了警察埋伏,相互猜忌,事情从而走向不可预知的道路。
——两根枪管
影片讲述了伦敦街头混混艾德和朋友参加黑社会赌局却欠下了巨款。
于是打劫购买了两杆老烟枪,筹划打劫一群毒贩,毒贩恰巧在同一天对毒品供应商实施了抢劫。
意外频发,最后演变成完全不可预计的闹剧。
——瞒天过海
影片讲述超级大盗丹尼·奥申刚出监狱,马上就重操旧行,
这次为了盗取赌城富豪的一亿五千万,于是精挑细选了11个高手来助阵。
精密的盗窃计划开始前,一个惊天秘密也浮出水面。
——将计就计
影片讲述一副名画失窃后,专门盗窃艺术品的超级大盗与保险公司美女职员——维吉尼亚的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经典场景,最让男士们热血喷张的无疑是泽塔琼斯在偷面具时勇闯红外线的经典桥段。
——爆窃英行
影片改编自1971年发生在伦敦马里本区的劳埃德银行的抢劫案。
通过一个高负荷的惊悚故事,将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高层的腐败、贪污、堕落和性丑闻全部表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