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每个咨询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99%以上
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这个名词里面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职务”。“职务”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
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一般犯罪都有四个特征,也叫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职务犯罪的主体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是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之内,在主体上便于区分,明确了范围为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的法律依据。
其犯罪行为与职务是相联系的,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且有因果关系,否则,即便是执行公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从理论上说,职务行为具有相统一的性质。没有权利的义务,不是职务行为,不进义务去占有权利,造成职务行为失衡,就构成职务上的违法与犯罪。所谓身份犯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对定罪量刑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地位和状态。不具有法律规定的特殊身份不能成为职务犯罪主体。在这个特征里面的论述主要强调:一个是,犯罪行为要和职务有联系,否则就不是职务犯罪。另外呢,犯罪的主体必须是特殊主体,也就是要求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职务犯罪。我国刑法第九十三条对特殊主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反馈
读完文章还有法律疑惑?马上
合同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合同订立的流程是怎样的,合同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订立合同的程序有哪些,订立合同有哪些形式?合同一般包括哪些条款,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如何补救?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概念是什么?职务犯罪有什么特征?职务犯罪有哪些方式?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职务犯罪的刑事责任由哪些?这些问题我们会为大家详细解答哦。
华律网小编在遗弃罪构成要件专题为您整理了关于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怎么构成遗弃罪的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也可以咨询华律网专业律师获得了解。
近日一则天价纹眉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在这个事件之中,当事人的权利收到了侵害,最终也以全额退款作为了解,但是这件事仅仅是退款后就完结了吗?工作人员的行为到底涉不涉及强迫交易,会不会承担刑事责任呢?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在本专题具体来给你介绍。
每个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都有收支出流出,需要记录并报税,有些企业为了减少纳税会要求财务人员虚报账目,有些企业会为了获得贷款而要求会计所虚做账本,我们国家是严厉打击这种不合法的行为,也有相关华律颁布负责整治这些行为,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整理以下内容,带领您了解。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案件包括了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那么,您知道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有什么区别吗?公诉是什么意思?事实上,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通常称为“公权”。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在本专题为您介绍关于公诉方面的法律知识,包括:检察院公诉科办案程序怎么走,公诉案件可以撤诉吗,提起公诉的条件,检察院公诉期限等知识,欢迎阅读了解!
数罪并罚是对同一人犯数罪的合并处罚制度。数罪是指一人犯多个罪,包括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数罪、在判决之后,缓刑、假释考验期内犯数罪、刑罚执行中又发现漏判之罪或又犯新罪的。并罚原则指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不能超过20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和量刑标准,下面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刑法规定了犯罪有着不同的形态,犯罪未遂就是其中的一种形态,一般指行为人因为自身意志之外的因素而未得逞的情形。那么,犯罪未遂判几年?犯罪未遂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呢?今天,华律网小编通过这个问题带来了以下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各位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幼儿园本是孩子成才的乐园,可某些极个别变态的教职工却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这些天真而无辜的孩子。近日,青岛某某幼儿园就发生了这么一件骇人听闻的事,该幼儿园的一个外教猥亵了一个女童,目前,青岛检方也从严从快批捕了该教职工。那么法律将如何制裁这些魔鬼呢?接下来,请跟华律网小编到刑法中寻找答案。
故意杀人罪如何判刑
单位受贿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怎么样认定敲诈勒索罪
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
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每个咨询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99%以上
得到了圆满解决
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的概念是什么?职务犯罪有什么特征?职务犯罪有哪些方式?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职务犯罪的刑事责任由哪些?这些问题我们会为大家详细解答哦。
目录
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
要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就必须知道一般犯罪的构成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的总和。这种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是法定的是一般犯罪的基本要求。
(1)、职务犯罪主体: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
、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
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
1、什么是职务犯罪
在这个名词里面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职务”。“职务”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
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职务犯罪的特征
反馈
迫切解决心中疑惑
多位律师解答做到心中有数
知己知彼疑惑无忧
用户进行阅读文章后咨询律师用户与律师的沟通效率可提35.7% !
故意杀人罪如何判刑
单位受贿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怎么样认定敲诈勒索罪
近年来,我们在反腐败领域常常会提到“职务犯罪”这个词,用来泛指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行为。但是细究起来,“职务犯罪”的提法是近十几年来才流行起来的。虽然张鼎丞曾在1957年7月1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过“职务犯罪”,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共识。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仍旧大部分使用“经济犯罪”来涵盖这种犯罪类型,直到1997年后“职务犯罪”才被固定化,成为一种特指词汇。
首先来分析一下什么职务。“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即“掌管”,“务”则是由“职”而产生的应承担的任务、事务。因此说,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务”,而“职”的不同,相应所承担的责任也不相同。目前我国的职务分类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在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了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可见,“职务”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所有涉及到行业职务的犯罪都可以列入职务犯罪的范围。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又做出了区别于一般犯罪的具体规定,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的作为或不作为行为触犯了刑法而构成的犯罪。
职务犯罪有特定的犯罪主体和客体要求。从犯罪的主体来看,除少数特殊类型外,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大多是国家公职人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从犯罪的客体来看,职务犯罪所侵害的是职务的正当性或廉洁性以及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这是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也是区别于其他犯罪形式的最突出特征。职务犯罪侵害的同类客体是一样的,都侵害了职务的正当性或廉洁性,但它侵害的直接客体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公共财物,还涉及到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等等。职务犯罪的危害最终指向国家政权的核心,其社会危害性特别是对国家政权的危害甚于一般刑事犯罪。可见,职务犯罪并非简单的涉及一般职务的违法行为,而是具有特定主体与客体要件的刑事犯罪。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职务犯罪的分类及危害
由于职务本身种类繁多,涉及的具体领域不同,犯罪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也有所不同,犯罪的表现不尽统一,因此对职务犯罪的分类有多重标准。在我国,以《刑法》为主要分类依据。修订后的刑法规定,检察机关管辖53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可以大致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1.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12个罪名(394—396)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单位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2.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枉法追诉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有7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搜查罪、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报复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罪。
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在本质上是权力的异化和失控,是腐败现象中最为突出的表现。由于职务犯罪主体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其犯罪行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远远超出腐败本身对社会造成的直接损害,不仅从政治上侵害了党和国家的肌体,严重危害党风廉政建设和国家政权的稳定,而且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践踏了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并且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职务犯罪的研究状况
当前,党和国家及全体人民都十分关注职务犯罪这个问题,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腐败的触角已经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完善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党的十六大确定反腐倡廉的途径和方法,提出要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随着对职务犯罪问题的不断重视,我国学术界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在职务犯罪的防治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但有些研究成果或者是以系列短片的形式出现,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形象生动有余而理论分析不足;或者是纯粹的理论探讨,缺乏实践检验,只能做事后的总结,不能有效地进行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未能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因此我们尝试有所突破,挑选了2006~2008年三年的典型大案要案200余例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图文并茂、案例与分析并重的方式对现阶段职务犯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展现职务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找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和解决办法。职务犯罪的群体画像
在谈到职务犯罪时,人们总是难免将它与官员的腐败堕落紧密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映出一个个具体事件,并不自觉的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人们理解一个概念时常有的具象反应。如果我们将职务犯罪案例的共性抽离出来,忽略其中的个性因素,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职务犯罪群体画像:年龄在40~50岁上下,已经拥有一定工作成绩,在某一个区域或者岗位上握有或者曾经握有实权,有广阔的人脉,具备了“呼风唤雨”的能力,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绕开制度的“门槛”进行谋利。
他们可以是一把手,也可以是具体项目负责人;可以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官员,也可以是贫困山区、乡镇的干部;可能是因为心理失衡导致犯罪行为,也可能仅仅是贪图钱财、钻体制漏洞;可能在犯罪上有主观故意,也可能因为某些制度原因而身不由己。不论具体差异如何,职务犯罪的矛头都不可避免的直指体制漏洞与官场生态这两大根源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将不可避免的与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反腐败的阻力很大,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从繁琐的数据中抽象出这样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职务犯罪群体脸谱,并以之为参考,再通过对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手段、危害等的分析还原每个典型案例以本来面目,通过这种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的辨证研究,总结出当前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规律,尝试建立适应社会转型特征的职务犯罪防控体系。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阶段职务犯罪呈现出高学历、低龄化、区域集中、手段多样等特点。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案例总数的63%,40岁以下的犯罪个体约占案例总数的10.8%,经济建设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是案件高发区,约占案例总数的39%,且多数是大案、要案。而以往以贪污为主的职务犯罪行为逐渐转变为复杂多样的商业贿赂、直接参与利润分配、变相收受名目多样的礼金、旅游消费受贿与滥用职权贪污等形式并存。腐败的领域也日益向医药卫生、基建工程、房地产开发、市政项目招投标、矿产资源开发甚至高等学府蔓延。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之巨、影响之恶劣超乎想象,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执政权利建设和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
专业权威的刑法法律频道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构成
(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检察机关管辖53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 4、单位受贿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隐瞒境外存款罪 11、私分国有资产罪 12、私分罚没财物罪。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1、滥用职权 2、玩忽职守 3、枉法追诉裁判罪 4、私放在押人员罪 5、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有七个: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罪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搜查罪 3、刑讯逼供罪 4、暴力取证罪 5、虐待被监管人罪 6、报复陷害罪 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罪。
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2010年审结的贪污贿赂案占同期总数的84%;其次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务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严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逐年增多。
犯罪数额巨大的案件时有发生,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此类案件案中有案、案外有案,“窝案”、“串案”频发,案件牵涉面广。
隐蔽化、智能化、期权化现象突出,通过收受“交易”差价、“股份”分红、“投资”收益等形式收受贿赂较为普遍,增加查办惩处难度。
网站声明:法律快车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03/10
法律快车公众号
/
/
/
法律快车展业通
回复咨询
案件接洽 / 合作加盟
找律师:
热门区县:
专业找律师:
热搜标签:
法律快车版权所有 2005-202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20100586
|
手机:
QQ: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职务、事定职务、执行职务、管理职务、决策职务、临时职务、固定职务、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等等,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所谓的“职”:就是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业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呢,就是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物,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职务犯罪的概念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总称。构成
(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
(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
(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修订后的刑法规定,检察机关管辖53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划分为三大类:贪污贿赂犯罪(第八章);渎职罪(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十二个罪名(394—396)包括:1、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贿罪 4、单位受贿罪 5、行贿罪 6、对单位行贿罪 7、介绍贿赂罪 8、单位行贿罪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0、隐瞒境外存款罪 11、私分国有资产罪 12、私分罚没财物罪。
渎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包括:1、滥用职权 2、玩忽职守 3、枉法追诉裁判罪 4、私放在押人员罪 5、国家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被骗罪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有七个: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罪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搜查罪 3、刑讯逼供罪 4、暴力取证罪 5、虐待被监管人罪 6、报复陷害罪 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破坏选举罪。
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2010年审结的贪污贿赂案占同期总数的84%;其次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
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务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严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逐年增多。
犯罪数额巨大的案件时有发生,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此类案件案中有案、案外有案,“窝案”、“串案”频发,案件牵涉面广。
隐蔽化、智能化、期权化现象突出,通过收受“交易”差价、“股份”分红、“投资”收益等形式收受贿赂较为普遍,增加查办惩处难度。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广州刑事律师网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 13802789200
电子邮箱:2217029066@qq.com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冼村路5号凯华国际中心9楼
UED: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职务犯罪的危害性(一)犯罪的直接后果十分严重由于职务犯罪都是具有一定权力的人员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具有欺骗性和隐蔽性,且这些人手中握有权力,能直接地、从表面上看来是
论职务犯罪的特点、犯罪人心理、及对策自从有国家以来,在各个阶层的当权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就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职务犯罪问题。但在民主制度下的今天,于之前的奴隶、封建社
Copyright © 2015 - 2017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当前
位律师在线
平均
分钟响应
©20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