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近大力推广“凤凰行动”,政府给了很多政策优惠和补贴,包括部分地区上市奖励几千万,企业家培训能拿到30%-60%补贴,推进速度很快,很多人其实搞不清楚。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讲下上市和不上市的区别。
公司上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小份,放在市场上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行业或者前景,就可以到公开市场上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不上市就是不把股权放在公开市场上流通,如果有需求,就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转让。
基于以上原因,上市公司承担的东西就会比非上市公司更多。
因为上市公司是面向公众的,不再是哪个老板或几个老板的个人公司。上市公司每年得定期披露财务报告,大小事务都得公告出来。遇到大事,得通过股东大会的表决。
为什么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都想上市呢?企业老板想通过上市实现身价的暴增,这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上市公司这个融资平台,企业一旦上市之后,融资渠道就变得更多。不上市的公司,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大多都只能指望金融机构去借贷,资质不好的公司,银行还爱理不理的。公司上市之后,就可以通过再融资、发行债券等渠道获取相对廉价的资金,有上市公司的平台做背书,找银行贷款自然也不是难事。另外,企业一旦上市之后,通过并购等方式将企业持续做大,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的现金流非常充裕,自有资金完全可以应对再投资的需求;
,所以只好去银行借债了。比如华为、老干妈这些知名企业,还有某些地方政府催促上市而因为有各种疑虑从而迟迟不上市的地方企业,都是这两种情况。
但一般来说,企业还是能够上市就尽量上市。
而银行的解决能力有限,著名的日本超市八佰伴就是因为只用公开市场发行短期债券的方式融资,而短期债券面临违约、银行又因为资金面紧张不批贷款,最后申请破产。
以
融资,在债务到期很容易面临资金链紧张,再优质的公司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而
的好处在于,出让一部分股权换取来的资金,形成的资产就成为了公司的资产,这部分资金永远不需要清偿,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于发展公司的长期业务。
此外,一般来说股权融资带来的合作方,很有可能对公司的业务有所了解且可以帮助公司业务进行进一步拓展,从而可以建立股东方之间的战略协同。以一部分股权换取公司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买卖就很值当了。
相比于非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产权(股票)流动性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是没有什么流动性的。上市公司则不同,上市之后,他的股权其实是可以买卖的,并且很便利。
上市公司在IPO时会首次公开发行融资,之后也可以在市场上公开或者非公开进行再融资,还有并购时的配套募集资金,并且因为募集资金的对象范围大了,募资能力也是有增长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没有上市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融资综合费率是比较低的。
A股要求同股同权,规范履权。如果老板占股不够,公司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日常,很多决策还是需要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通过,这样一来,公司的运营就会受到多方掣肘。
当然上市也是需要成本的。
这对很多公司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毕竟之前通过各种合规、不合规的方式减免的税,不仅不能减免了,还有可能需要补回来。
当然上市公司因为讲合规,所以不如非上市公司自由,有些企业不愿意上市,是因为不愿意公开财务,有些东西不愿意让人看到,也不愿意决策时让其它人指手划脚。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想上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这些名企都没有上市。
上市后,可以一手一手高溢价交易,不上市公司只能大块大块打折交易。
这个其实是 A 股 IPO 给大家的错觉,在A股上市很少有破发的,这几年基本没有。反而是一上市就是三倍五倍的上涨,造富了千万人,很多公司上市了就不再想安心创业了,而是已经"功成名就",于是编故事,蹭热点,抬高股价,最后清仓式减持。这就是当下 A 股的现状。
随着新股越来越多,市场承受不住了,未来肯定会有上市就破发的股出现,但不知何时会。当然相信我们 A 股会越来越成熟,终将见证超级公司的成长。
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几个融资渠道。上市公司首次上市募资,叫做IPO,都要出让一部分股份,获得新股东的资金。IPO得到的都是小钱,因为后边还有大头,就是可以不断地增发,每一次增发都能获得一笔资金注入。除了股票,上市公司还可以发行债券融资,当然非上市公司也可以发债,但是从比例来说,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要多得多。不上市要想融资相对不方便些,股票不能公开交易,只能定向融资,吸引力不如上市公司。
并且,上市公司并购比非上市公司更容易,很多公司想上市较难,间接上市就与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在交易所交易,可以将股票变现,非上市公司变现难度大,且获得的股份回报,远远不如上市公司。
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照完整的管理架构和管理制度来管理企业,上市公司就不行了,要有完整的股东大会制度,完整的董事会、监事会、董秘制度,完整的法人治理结构。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按时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上市公司要按时披露信息。
大部分企业家,上市都是一个事业的节点,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是资本市场对一个企业家能力的认可。
上市前公司的股权集中在机构和个人手中,上市后一大部分股权就要上市流通,进行交易,其表现形式就是股票。谁买了公司的股票谁就成为股东,就算公司的拥有者之一。重大决策不再是老板一个人拍脑门儿决定,有董事会和股东会等,咱们大家商量着来。
从公司的基础信息,到重大决策,再到财务数据等等,必须在相关平台上进行公布,这一切投资者都要知道。不过有个时间的问题,披露之前还是严格保密的。这也是为什么炒股的人拼命买内幕消息,投资者总想早一点知道,因为此类消息往往意味着超额收益。
上市前,如果公司需要融资,一般来说都是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间接融资方式,借的钱有期限、有利息,是需要还的,还不上就处置你资产或者找担保人。而上市则是直接融资,融的钱属于长期借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还款期限。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公司讲故事、扩大规模,完全就是一条造富之路。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会拼命的讲故事、扩大规模,以上市为终极目标(华为、老干妈这种不上市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经营体系,不具有普遍性)。
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公开交易,知名度大大提升,很多品牌都是上市后打开知名度快速增长。如乐视,不上市前,它只是个小视频网站,上市后,它是一个有故事会讲 PPT 的知名公司!
-END-
|
|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2Baidu
|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永不上市”已成过去,所以上市意味着企业最大化地打开了协作界面,借助资本的力量壮大自身。
――今晚去吃火锅吧?
――听说
出了抖音新吃法~
――好的,顺便去做个指甲……
这家火锅店,从来都不是靠味道。服务,是他的王道。
一个火锅店居然会有如此好的成绩?
只是单单服务做的好吗?海底捞到底有什么秘籍呢?
2018年海底捞在完成上市后,门店扩张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公告显示,2019年海底捞新开业餐厅308家,因租约到期和其他商业原因关闭6家门店,净增加门店302家,
。
其中,二线城市净增125家,一线新增84家,一线门店占比微增。
从业绩情况来看,海底捞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56.49%,实现归母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4%,整体盈利水平较为稳定。
同样是关店歇业,相比西贝的3个月,海底捞却坚持了7个月。
所以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
、
、
,而海底捞真正看得见的护城河正是其品牌资产。
至于为什么要上市,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说道:
我总有一种无形的恐惧,我们海底捞是一个平民的公司,没有任何根基,没有任何背景,做到了现在这么大,而且会越做越大。
生意越大,麻烦越多;
上市不是目的,是重要的里程碑,只是现在的世界与资本基本挂钩,所以
,不向资本低头的另一家餐饮巨头西贝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
2020年的2月初,
,除了接受7至8亿元的营业损失外,还要承担2万名员工的1.5亿元的薪水,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很快,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将西贝列入第一批重点支持企业名单。
一周后,
便核批完成了5.3亿元授信额度,帮助西贝渡过难关。
不到一个月,西贝财务部门接触到了几十家银行的贷款团队,获得大量授权,经营压力得到缓解。
但能够快速拉来现金扛过压力,和西贝厚实的家底不无关系。
所以这次疫情,让所有企业家意识到,
所以在2020年2月9日,
。那么上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要的转折呢?
放眼望去,几乎所有企业老板都想上市。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上市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家的梦想。
成功上市更突显了企业家的成就,使企业有希望获得跳跃性发展。
据西贝公开信息显示,到2019年,
,
,共有员工2.3万名。
截至2020年7月,其在全国25个省58个城市共有379家门店。
漂亮的成绩足以说明西贝这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并不缺钱。正如贾国龙所述:
餐饮企业自身如果没有任何困难,不上市没问题。
。
在重新评估什么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员工、有利于顾客的发展方式时,上市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说,餐饮企业的先天不足在这次疫情中集中暴露,
而且餐饮资本化的道路随着海底捞上市,已经逐渐清晰。得益于良好的现金流以及餐饮的刚需性,资本对于餐饮也是青睐有加。
对于西贝的“改口”,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从行业发展以及自身需求来说,
,进入到了一个社会的网络当中,可以受到多元化的、多方位的资源的支持。
如果企业不通过上市来进入到这个社会网络里,它就会错失很多的机会,无法在一个更高维度上进行竞争,也会错过很多市场上的红利。
人是企业最具创造性的资产。
、
虽然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尽快上市,尽快获得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但是上市并不是“越快越好”,
国鼎价值管理科技是一家专注企业上市培育,助力上市成功的公司,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SaaS服务,专家智库,产业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全面赋能企业的持续发展。
国鼎价值管理科技现有专家团队近100人,
,能给拟上市公司带来全方位的上市陪伴服务。
上市诊断是根据发审委最新最全的IPO上市审核具体标准,对企业进行资本规划设计,并出具落地执行方案的项目。
咨询项目
融资项目
产业项目
并购项目
定板块、定时间、定成本、定路径、定市值
商业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产业技术创新、股权运营创新。
:财务合规、法务合规、业务合规。
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一种战略管理行为。
其中价值创造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价值经营是市值管理关键,价值实现是市值管理的目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能进一家上市公司工作,首先不用担心,公司会突然破产倒闭,其次每个月的工资到卡时间,还是蛮固定的。该有的五险一金不会没有,只是多少的问题。
以前在一家一般规模公司工作的时候,总向往上市公司的名气的高大上以及稳定,等到真的进去了,才发现
越是上市公司,越注重的是股东的年净利润。而且所在的大部分只是上市公司旗下的一个小公司而已。上市公司为了年度的财务报表好看,一再的压缩成本,还是可以从底层员工那边清晰的体会到的。
比如,办公职场一般子公司不会租用5A级写字楼,很多蜗居在一般的写字楼甚至免租金的厂区进行办公;员工薪资待遇这块,刚进去的员工工资和工作四五年以上的老员工的薪资差距,其实不大,薪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
员工福利这块,好的上市公司还是比如重视福利的,但是前提是旗下正式员工,不是旗下外包公司员工,
一个朋友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净利润一亿左右),工作了6年,还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小主管,薪资比刚入职时候多了几百块钱。是什么支撑她坚持了这么多年不动摇呢?是好的家境不那么差钱,还有这家上市公司的好名气,说出去有面子啊!
在二三线城市里,不在机关单位上班,那么上市公司,还是很适合给那些混日子的还有只是为了体验生活的人,来当养老单位的。
,因为人手不够,领导安排的工作,不管什么类型,交给你,你都要完成。这种环境还是很锻炼员工的,一般坚持两三年表现不错的话,只要公司稳定,至少能升到主管位置。就算跳槽,也会有更好的平台和前景。
但是在上市公司,做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有固定的工作范围,多年都不会改变,慢慢的技能和水平就被固定了,温水煮青蛙一般,人也慢慢的不敢跳槽,害怕离开熟悉的相对舒适的环境。
上市几年后,一旦进入发展停滞的阶段,员工也有一批沉积下来的老职工的话,那么撕逼排挤的现象慢慢的也会不亚于国企。
也有拼搏到中高管级别的,花钱拿一点期权的奖励。且不说这样的奖励水分多少,能从底层员工奋斗到那个位置并获得高层认可愿意共享公司发展红利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
普通人还是先脚踏实地的努力吧,机遇也好,能力也好,关系也罢,跟个人成长空间和薪资福利相比,我还是不太看好极少数人的期权这样太遥远又虚无缥缈的东西。
如果你是善于钻营的好手,又喜欢相对稳定的环境,可以考虑上市公司,那里你可以学习到更加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但是发展空间很有限。
如果你是自尊自重又渴望能学到实际的东西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的话,不害怕挑战的话,
今天是2019年9月2号,给大家聊一聊上市公司。
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把公司分成三六九等,什么公司比较好,什么公司比较差,什么公司去不得等等。
不仅是毕业生,即便是父母辈,也会建议什么公司比较好。
为什么有些公司比较好?尤其是上市公司给人的印象要比一般公司强?
在中国,企业可以大致划分为2类,分别是
和
。
其中央企国企就不用多说了,单是背景给人的感觉就是强无敌,不管企业赚不赚钱,反正职业生涯的保障一定最稳。
民营企业也分为2类,一类是
,一类是
。
在大部分人眼中,上市公司都要比一般公司厉害一些,能在上市公司工作的人也一定特别厉害。
企业都有融资需求,为了借钱扩张壮大自己。但是贷款需要还本付息,借多了还会影响正常经营。
唯一不需要还本付息的融资渠道是直接融资,也就是上市发行股票,大部分企业都想通过上市融资。
在中国,对企业上市设定了较高的门槛。也就是说,
要想成功上市,不仅要求企业要有完整的企业运营制度,企业营收达到一定的规模,连续几年都处于盈利状态。而能够做到这几点的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一定很大。
说白了,
一般公司的存活压力大,融资成本高,存活周期短,制度杂乱无章,大部分的产品也无人知晓。
一般公司不赚钱,可能熬个一两年就倒闭了,上市公司不赚钱,通过股票融资就能继续撑下去。
所以在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方面,上市公司确实比一般公司厉害。
再说了,中国的一般企业千千万,走到CBD一抓一大把,谁倒闭了都不一定有人知道。
但上市企业只有3000多家,产业大市占率高,而且还有大批股民关心,哪家上市企业出了问题,一大堆媒体在报道。
也就是说,在名气方面,上市公司天然比一般公司占优势。
当然了,一般公司也有顶尖企业,甚至是达到上市公司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强大到不需要借钱扩张壮大自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
但华为毕竟还是少数,不是所有非上市公司都能像华为这么厉害,所以总体来说,上市公司确实还是比非上市公司要稳妥一些。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国企中也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既有国企又有民企外企。姑且假定提问者的问题为:国企(非上市公司)、民企(上市公司)简单粗暴的比较吧。
国企安逸、福利要好很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一般较好,学到的东西多,福利也可以,同时待遇相比较与同体量的非上市公司可能好一点;国企需要排资论辈,看资历,上市公司排资论辈想多弱很多;进入国企熬时间基本是多数人升职的通路,上市公司不一定,个人能力体现的比较重要(毕竟要创造价值嘛)。
另外国企要看哪里的国企、什么类型的国企。上市公司也一样,什么背景的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是一个壳,那就没意思了。比如中信、大唐、海康、中石油、南网等等大家都是挤着头皮往进走啊,三线城市的国企和上市公司当然要选国企啊,养老呗!一线城市的国企和上市公司,选上市公司呗,挣钱多啊。哈哈,不完全适用。
年轻人,要挣钱,有没有背景建议去上市公司,怕压力大,有点背景,去国企了,过个几年升职科长或者什么领导,那就是一方诸侯啊,别人都求你的咯。本人在国企、上市公司、集团公司都待过,反正差别很大,表现在各个方面。
这要看你想要的未来是什么啊,国企里有不好的,上市公司里面也有不好的,这问题没有答案
问题反馈
现在很多大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选择上市,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也了解了
。可以说上市公司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但是有些人觉得上市只是为了圈钱,而不愿上市。那么中国哪些巨头企业没上市呢?参考之家的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排行,国民女神老干妈是其一。
国产手机的代表,国民的骄傲华为手机即使近年来急速发展,早已经跻身全球销量排行前三的位置也仍然没有上市。作为华为的当家人任正非曾经表示华为绝不会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而上市,更不会为了讨好股东而忽略了对用户的服务。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将股权分散至7万多人的手中,而根据上市的要求,上市企业股东不得超过500人。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中国的辣酱名牌“老干妈”。众所周知“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是一个相当霸气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嫁给一名地质队员,后来丈夫早逝留下两个孩子,为了生活陶华碧独自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白手起家创造了中国第一辣酱“老干妈”。陶华碧曾说“老干妈”坚决不会上市,并表示那不过是骗别人钱罢了,可见老干妈陶华碧的实力。
立白集团也是财大气粗的代表,它的创始人许晓东曾表示,上市无非就是两个目的,名和利,可以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里的同时融资,而对于立白集团现阶段而言并不缺乏这方面的需求。立白是业内唯一一家能够实现款到发货的公司,资金链十分顺畅。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曾表示娃哈哈坚决不会上市,因为不差钱。但是这种坚决的态度却有所松动,即使还没有上市,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宗庆后前后对于上市这个问题态度的前后变化。在娃哈哈三十周年庆典上,宗庆后曾表示上市可以加快企业发展的脚步,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上市。
正威国际,由王文银于1994年创办。在创办初期,王文银主要采用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电源插头,产品全部出口。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王文银于1995年,创立了香港携威实业,买卖电源线。到2003年时,正威集团已颇具规模,是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之后,王文银又大势进军电源线产业链上游,他在各地购买铜矿囤积铜原料,并收购贬值的欧美铜加工企业,这也让正威集团形成了产业链的闭环,同时也让王文银也获得了“世界铜王”这一美誉。
不过,正威集团至今没有选择上市,王文银认为一家好的企业时不需要上市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正威集团不缺钱也不缺名,因此上市对王文银来说没有太大必要性。
太平洋建设始建于1995年,是一家以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核心产业,拥有国家公路、市政、水利、建筑等多个总承包及若干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的私营企业。?现有员工36万人。以“荣誉、善勇、智勤”为核心价值观,坚持“厚侍员工,博奉品牌”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私有公用,私营共有,权利公众化,资产社会化,国人办的新国企”。连续入选世界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目前也没有上市。
在外人眼中,300多家直营店,2万3千名员工,50多亿营收,可观的净利润,西贝的确是海底捞之外中国餐饮的另一面旗帜。问:西贝永不上市的逻辑是怎样的?西贝贾国龙答:资本唯一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资本逐利的本质是没问题的,但我作为企业家不会以利作为最大的目的,而且我相信大多数资本也是有情怀的,会有人想着用资本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当资本和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会宁愿少挣点钱,坚守住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当然冲突时不可避免的,你要有一个选择。
2018年1月29日,腾讯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据此估算,万达商业估值约2429亿元。这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在总结万达集团2018年工作时,王健林表示,有些人说万达着急上市,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和战略投资者签的协议是五年之内上市,即使不上市也没有回购保证。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好饭就不怕晚。
青山控股,由张积敏始创于1992年。在创办青山集团之前,张积敏从事过汽车门窗生产,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1995年,张积敏与股东合作创办了浙江丰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钢铁的民营企业,这也让张积敏的故乡温州从此拉开了炼钢的序幕。
2005年,青山控股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民营不锈钢龙头企业。如今的青山集团已形成了从不锈钢上游原材料的开采、冶炼,到下游的产品加工制作、物流运输、交易、国际贸易等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青山集团实现不锈钢粗钢产量748万吨,销售收入1615亿,员工42800多人。不过,青山集团至今也没有上市,究其原因也许是上市后公司变得透明,这也许会让其徒增烦恼,最重要的是,青山集团本身也不差钱。
oppo,其品牌由陈明勇于2001年创办,公司名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发展上,oppo采用广告策略,并在早期主推“音乐手机”这个卖点,为oppo赢得了大量忠实用户。根据权威数据机构IDC统计,oppo在2017年总共销量约为1.118亿部,市场份额居全球第四,按照市场价估算,oppo在2017年的销售收入也已经突破1千亿元。虽然oppo在经营上做得非常成功,但其至今也没有选择上市,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差钱,充沛的现金流让oppo在业务发展商显得游刃有余。